禍起訊息不對稱 有乜好拗!

由美國「沽空研究機構」掀起的民企風暴,被狙擊的民企一直只有捱打,現在情勢有變,出現有組織的反擊力量。Google中國區前總裁李開復與六十多名企業高層及投資者發表公開信,矛頭直指香櫞這家沽空研究機構,批評其發表的報告捏造事實、散播謊言。「空軍」予人的印象通常負面,有趁火打劫之嫌,今次會否是「正邪決戰」?看來未必!不過,能令真相愈辯愈明則非壞事。

這場決戰正好體現古典經濟學理論中的一些概念。這一學說把個人視為經濟主體,均希望付出最少、得到最多,即是所謂的「經濟人」。雖然每個人不過是在追求本身的利益,結合起來卻可以促進社會公益。今次由民企老闆聯手反擊沽空研究機構,嚴格來說也是出於私利,但從好的方面看,對提升市場質素有好處。

香櫞的話事人萊福特曾說過,揭露有問題的美國上市中資民企,是不想投資者被瞞騙,可是在發表報告之前,會先行沽空,待股價大冧圖利,很難說是扮演「股市警察」的角色,否則便應在相關企業上市前,挺身而出直斥其非。至於牽頭反擊的李開復,目前的生意是培育內地的科技初創企業,他批評沽空研究機構令中國企業愈來愈難到美國上市。所以大家只是各為其主、各取所需。

雖然兩大陣營互指對方不是,但壁壘分明的背後原來也有共通想法,雙方都認為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存在「訊息不對稱」問題。香櫞指外界很難了解中國公司的實況,令一些用心不良的企業以假帳瞞騙投資者。李開復則指沽空研究機構利用美國投資者無法核實真偽之便,撰寫滿是謊言的報告攻擊中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根本缺乏了解。大家不是殊途同歸嗎?

既然源於「不了解」,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增加披露,扭轉訊息不對稱,沽空研究機構便無機可乘,投資者也不致於因一份報告而信心盡失。當然,企業帳目不是三言兩語可講清楚,一般投資者不容易看懂,必須借助中介人做評估。因此,監管機構是責無旁貸,除了確保訊息披露充足和準確之外,亦要「保護好人、懲罰壞人」,嚴打造假的企業和中介人,追究無的放矢的研究機構,對投資者才公平。

事實上,有份聯署公開信的內地企業家也不反對沽空,甚至認為可淨化市場,不滿的是機制被濫用,禍及無辜,令中國企業難再到美國上市。這又帶出另一個問題,明知很多美國投資者根本不了解,為何老是要到那裏去?是中國股市不如人抑或美國股市特別吸引?箇中底蘊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