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個人遊概念開到荼蘼

前文「量寬前戲拖延時間」,最後一段的開始,錯了一個字。但意思卻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該句子說:「算法交易至今在內地證券市場的應用仍甚有「效」。」,應該是「仍甚有限」。令大家誤解,深表歉意。另外,在八月三十一日Jackson Hole的全球央行大會前,似乎機構性投資者跟國際財金官員玩「量寬前戲」,已玩得有點累了。

君不見,恒指在20,000點水平下愈撐愈乏力,並有慢性下滑的走勢。最叫人擔心的,當然是過去兩個交易日,恒指牛證街貨量,大幅超前熊證街貨量這個趨勢。以周三及周四恒指開市水平,上下500點計,牛證街貨量皆超過4,500張期指好倉,而熊證的街貨量,則不足1,000張期淡倉,劏牛動機大增。

不過,我要指出,近日這個用牛熊證街貨比例,去推測恒指走勢的做法,並不十分貼市。簡單一句,從前早上見牛:熊比例在3:1以上,當日大市就會見到較大跌幅,可以說是「應肚即飛」。但過去個多星期,牛證街貨超前比例愈拉愈遠,大市並未見重大調整。或許,大戶們在部署大茶飯,等周五伯南克發言若一言不合,便反枱大沽。

消費力正逐步減弱

不過,近日機構性投資者一直在收集零售股,尤其是以香港為主要業務範圍的股份。表面上原因,是深圳帶頭放寬審批來港個人遊標準,而其他內地大城市亦有意效法,潛在新增來港內地旅客達250萬至400多萬不等,有利本港零售業。

但事實可能是,債息已低無可低,專業金錢管理人被迫買股。但買股又怕大市跌,難得有藉口買入與恒指關連性較低,而又理直氣壯的股份類型,真是求之不得。

本人絕對無意歧視外地民工,但常識告訴我,最新一輪合資格來港人士,消費力肯定大大不如之前的幾輪。以今時今日香港零售租金幾達天價的情況來說,能否為香港零售業帶來邊際利潤的淨增長,確實值得懷疑。

回到「算法交易」,又或者「程式買賣」這個題目。不少人把「程式買賣」,視為等同於「量化投資法」(Quants),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程式買賣」只是一種透過電腦執行買賣的方法,而「量化投資法」的追隨者,則透過應用大量數學和統計學,去尋找一個炒賣模型。因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量化投資者很自然的會精通電腦,亦順其自然會應用「程式買賣」。

說實在,「程式買賣」沒有甚麼了不起,你問任何一家過去幾年,請過老外做機構客戶部主管的中、港資金券商。他們會告訴你,只要120萬至150萬港元的年租金,你便能從系統發展商那裏租得到「程式交易系統」。但過去數年,港股平均成交不斷萎縮,大部分這些老外主管離職時,應該也不會為公司賺回這個租金。難怪,最近有家大型中資銀行附屬券商,派獵頭找新任董事總經理時,強調人選一定要懂得做零售客戶生意。又是那句老掉牙的說話:「衰莫大於心死!」。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