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U:光控陳爽:中港互融論

在現代化進程下,近年中國的蛻變成果有目共睹,作為光大控股(00165)掌舵人的陳爽,憶起小時候光着腳丫子上學、只得玉米糊飽肚的日子,感嘆今日中國的高速發展的確值得欣慰。但他強調,內地應加強香港作為交易中心的角色,適當地融合自由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特點,以面對外來的挑戰。

光控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於六十年代文革時期內地長大,小學及初中均唸農村學校,在大家庭長大的他,坦言當時生活的確有點苦。「我們不常有米飯吃,一大鍋子裏,大部分都是玉米,只有一丁點的米飯,很多時候只能吃玉米糊。當時學校設備亦甚簡陋,只有幾間課室,下雨天時更要光着腳上學,甚至連穿膠鞋也是一種奢侈。」

自由市場糅合計劃經濟

過去30多年,中國經歷改革變化,保持平穩高速的經濟增長。陳爽表示,近年曾回故鄉參觀,發覺在城市化的演變下,當地已經面目全非。「雖然內地在人權問題處理上出現爭議,但畢竟要發展至民主自由的社會,始終需要耐心和時間,某些文化難一下子改變。中國的計劃經濟色彩濃烈,多由政府主導,可說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相對上效率高,不用浪費資源。」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他認為香港具有自由市場的良好條件,但在長遠發展上,卻缺乏引導者。「政府應設立金融發展局,將自由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糅合,規劃未來發展項目。國家改革初期,多依靠香港的資金支持,可以說是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中國的改革成果,故最近幾年,香港亦得到國家不少回饋。」

籲港研規劃 平穩樓價

縱使得天獨厚,但香港仍面對不少社會問題,如資源分配不均,亦會阻礙其經濟發展。他稱,「在資源有限下,住屋及學校配額等不夠分,香港政府要調整發展策略,進行戰略研究,了解人口容納量多大,並按市場規劃辦事,解決長遠需求。如目前已使用的土地只佔可使用的20%左右,故房價絕對有能力維持在平穩水平。另外,增加學校及醫院資源滿足市場需求,亦是當務之急。畢竟人有惰性,日子好過的時候,自然沒有壓迫感。新加坡本身的條件雖不及香港,但政府警覺性高,致力打造資產管理中心吸引投資者,學校及醫院的資源亦不成問題。」

加入光大集團前,陳爽曾於交通銀行工作近9年。法律專業出身的他,當時於法律事務室工作,因對金融行情了解較少,他亦把握機會打穩基礎。

「九十年代時,大部分內地機構均沒有設立法律部,於交行逐步建立起法律部,並開始了解商業銀行的運作;光大集團於九七年後經歷一段艱苦的日子,我剛加入時擔任法律部主管,接管清理不良資產。○四年調派到光大控股,參與其發展過程,由小型投行發展至具規模的中資資產公司。現時我們已經有了一套完善的資產管理,如創投基金、對沖基金、高息債券投資等。」

這段「轉型」的日子,他都是一步一步修正公司的發展策略,並一面做、一面學習,抓住每一個機會。

美元續貶值 禍害全球

○八年以後,環球金融動盪,不少人都在想,到底何時才是衰退的盡頭。他指,○九年股票市場看似復甦,其實只是個假象,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因過度消費的習慣,導致歐美等地開支及收入不平衡,他提到,「歐洲是文藝復興的搖籃,但現時到當地旅行,發現不少地方失修,漂亮的建築物都不見了。」

他續指,美國市場為環球金融穩定的基礎,但目前它仍面對不少問題,在貨幣霸權下,其量化寬鬆措施等於讓持有美元的國家及投資者,間接分擔其貨幣貶值的後果。「當然措施對美國基礎沒有太大影響,而且貶值後其欠債更相對變少。相反卻對世界造成傷害,以中國為例,其經濟依賴出口帶動,美元貶值對其影響不小,變相承擔責任。」

要解決為美元「埋單」的問題,人民幣國際化似乎是不二之路。但由於中國市場未完全開放,故於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期間,所受的影響亦較少,陳爽指出,現時中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系,內地必須在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於香港投資不受限制,可作為人民幣出海的防火牆。先前曾有學者預計人民幣資金池於一三年達兩萬億元,但見它至高峰七千億元已出現下滑了。」

陳爽與學生Q&A

問:學生

答:陳爽

問:金融行業競爭大,你認為中資企業會否較外資企業輸蝕?

答:因待遇及工作環境的因素,以往中資及外資企業的差距大,合作的機會微乎其微,優秀人才亦多往外資銀行工作。但其後情況開始改善,員工薪金水平拉近,加上內地龐大的客戶網絡,市場開始發覺,中資行也有能力應付外資行的業務,故開始得到更多機會。但無可否認,我們仍有向美國投行學習的地方,如衍生產品及市場銷售,但切記不要妄自菲薄。

發行價困擾光行上市

問:為甚麼光大銀行再次擱置H股上市計劃?

答:內地在政策上對淨資產作出限制,如控股比例等,在境內外的理念衝突下,發行價格成為光大銀行上市的真正困擾,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價格過高,市場會接受不了;價格過低,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其實解決資本金的問題,不一定要依靠H股上市形式融資,透過A股增發、私募基金等也可。故目前未有確切上市時間表,只等待市場價格及國家限制取得平衡之時。

問:為甚麼銀行業會被批評牟取暴利?

答:銀行業為實體經濟服務,但同時亦需靠實體經濟支撐。近年內地銀行業高速增長,在規模過大下,有人質疑行業牟取暴利。現時內地金融資產為實業資產的五倍,故引發市場對未來中國金融業的懷疑,及對實體經濟的憂慮,在矛盾日深下,市場開始思考銀行業的發展方向。

陳爽小檔案

現職

•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學歷

•華東政法學院法學碩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法律文憑

履歷

•曾任交通銀行總行法律事務室處長及中國光大(集團)法律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