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央行聯手放水,投資者卻不領情,環球股市多數「反高潮」,從市場角度看,放水可說無甚威力,背後其實反映一個更深層次的危機。三大央行巧合地一齊出手,中國人民銀行減息更是出乎意料,預示着經濟實況比外界想像的更壞。如果環球經濟真的這麼差,減息及量化寬鬆加碼還有用嗎?現實恐怕是減得太慢和太遲,已不太管用。
這絕非杞人憂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預告,將下調全球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形容情況比三個月前估計的壞。其實,很多國家的數據早已響起警號,例如中國第二季經濟見底反彈的憧憬已徹底粉碎,專家共識是增長率肯定「破八」。再看美國,製造業活動出現三年來首次實質收縮,新定單更錄得逾十年來最大單月跌幅,難怪最新公布的六月份非農業職位只增加八萬個,低於預期。面對此情此景,央行也難力挽狂瀾。
在三家主要央行中,人民銀行未來的減息空間最大,目前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仍高達六厘,理論上有排減。可是,內地貸款疲弱,看來是出於需求不足,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房地產市場受到壓制,中央更明言調控不會放鬆。房地產建設佔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達一成一,如果這方面的投資不回升,就算再減息,經濟下行的態勢也難在短時間內扭轉。
歐洲中央銀行跟中國一樣,也是以減息放水救經濟,同樣難寄希望。歐央行的利率原本就只得一厘,減四分之一厘的邊際效用不大,是姿勢多於實際。而且,歐洲的核心問題是主權債務及銀行體系危機,有錢都不敢亂借出去,是信心不足多於資金成本高昂,減息是解決不了的,否則歐央行也不會同時把隔夜存款利率降至零,迫使銀行不要再把資金「閒置」。
英國的利率早就減無可減,別無選擇只有把量化寬鬆措施加碼,從市場購買多五百億英鎊資產,但實施量化寬鬆幾年依然重陷衰退,證明這一招不足以救活經濟。值得注意的是,聯儲局也是最早推出量化寬鬆救市的央行之一,而QE3則一直箭在弦上卻按兵不動,在三大央行出手之後,美國加碼量寬的機會大增,但是如果規模不夠大,對市場沒有震懾力,恐怕亦會落得反高潮的下場。
相比○八年金融海嘯時環球經濟急劇收縮,現在的情況表面上沒那麼嚴峻。其實,當年部分原因是信心突然萎縮,投資和消費叫停,央行及時大力放水有提振作用。現在的問題主要出在實質需求不足,並非單靠貨幣政策救得了,各國央行大概只能減緩經濟下滑的速度,難以阻止衰退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