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將於本周二和周三召開議息會議。近期每當聯儲局開會或主席伯南克講話的時候,都是市場炒作QE3(第三輪量化寬鬆)之時;不過根據客觀的分析,在議息後提出QE3的可能性,其實機會率並不算大,只會延續將於六月底到期的扭曲操作(OT)。
回顧美聯儲局在六月六日發布的經濟報告「褐皮書」,顯示從四月初至五月底的期間,美國經濟正在溫和增長,措辭較四月初使用的「蹣跚到溫和步調」,看起來情況正在獲得改善。褐皮書指出影響美國復甦最大的障礙,就是來自歐元區的風險,以及美國國內年底面臨的財政「懸崖」,特別是美國十一月總統和國會大選前的政治不確定性,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一直保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
當一提起「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就會令大家聯想起QE3,但筆者認為發生的機會率並不算大,因為QE的錢只會令到資產價格上升,甚至造成資產泡沫,但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不大。按照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過去的邏輯,QE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渠道:(1)資產代替效應(Portfolio Substitution Effect):當投資者偏好其他金融資產大於現金的時候,通過擴大貨幣供應,可以刺激投資者購買其他資產,以抬高資產價格,從而降低長期資產收益率,以刺激實體經濟。
(2)改變利率預期:通過QE而改變利率預期,加上承諾利率長期接近零的水平,推動人們把錢放在實體經濟之上。
在通過兩輪QE及一輪OT後,國債收益率已近歷史新低,加上過去經驗已知道QE是很難刺激實體經濟,所以伯南克若再推QE3,作用將明顯不如QE1及QE2的效果;而且日前核心通脹率處於聯儲目標值2%以上,通脹壓力的上行,使得QE3的成本與風險在增大。
隨着春季假日與暖冬效應的退去,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短暫回落,但居民消費與企業生產仍能維持溫和復甦,製造業復甦表現相對強勁;預計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將有小幅回升,下半年亦將持續溫和回暖的勢頭,居民與企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
而且勞動力這個令總統候選人最為「頭痛」的問題,近期已經開始好轉,五月勞動力參與率出現小幅回升,表明更多的人正在回歸就業市場,預計到年底的失業率,有望下降至8%左右的水準。所以在目前美國經濟增速尚可的情況,加上平衡各方面重點之後,聯儲局推出QE3的可能性是較低的。
林一鳴
中信証券國際董事和企業高端客戶及證券業務發展主管,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哲學博士,曾獲選為「上海市1985年至2005年最優秀博士後」之一。被譽為「新波浪大師」的他,曾多次利用波浪理論準確預測股市走勢,更曾被南韓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及美國最大之按揭證券顧問公司邀任研究顧問。他過去撰寫逾30本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