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連與多個媒體記者交談,多次被問及對港股及輪場下半年的看法。似乎五月的淡市令投資者摸不着頭腦,或多或少感到後市就如近日天氣一樣,時好時壞,陰晴不定。恒指昨日回升至19,026點,從六月四日低位的18,056點計已回升了5%,指數亦重上10日及20日線之上。表面上看,似暫時已從表現較差的五月回穩。
筆者之前參看了多隻港股近期的走勢表現,發現大部分股份近兩個月的走勢亦有不少共通之處。五月底時大市略為回穩,但大部分的股價仍處於10日及20日線之下,但踏入六月後大市似乎開始對內地減息及西班牙接受援助作出較正面的反應。恒指及多數的股份亦重上10日及20日線之上,開始嘗試收復五月份之失地。
雖然圖表走勢稍為向好,但個人認為目前市況仍然欠缺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成交金額。本年首六個月內,大市表現最好時應該是二月份農曆新年後,當時的20天每天平均成交金額達680億元,後隨大市牛皮爭持至五月回吐,20天的每天平均成交金額下降至約500億元,成交金額的跌幅逾25%。換個角度而言,假如二月份時有1,000位投資者在市場作交易,現在可能已有近300人停手不做。所以目前的技術走勢雖然屬利好,但在缺乏成交支持下,參考性亦大大減低。所以目前的反彈如要持續,需成交金額回升方可。
至於板塊方面,以恒生綜合行業指數作參考,第二季港股表現最差的板塊是原材料行業,由三月底至今下跌約15%,其次是服務業指數,同期下跌14%。兩個指數中,很多股份其實也是內地企業,由此可見,股價已反映了投資者對內地經濟發展及放緩的擔憂,而這些亦可從內地公布的經濟數字中看見因由。
至於表現較好的,是資訊科技板塊。現今社會資訊發達,一般人可能同時擁有多個資訊媒介平台,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筆者亦難以想像人們對此方面的需求會受經濟放緩而影響,甚至可能因為其他消費減少而多上網消磨時間,大家下半年可多加留意此板塊表現。
筆者代表荷蘭合作銀行。以上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證券邀請或建議。認股證及牛熊證(合稱「非抵押結構性產品」)涉高風險,價格可升可跌,可損失全部投資。應了解風險及上市文件及徵詢專業意見。
荷蘭合作銀行股票衍生部董事 黃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