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半自由行」(即「僱員自選安排」)擬於今年底實行,屆時全港約200多萬名的打工仔,將有更大的自主權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強積金服務供應商。然而,不同年齡層的打工仔,由於所承受的風險各異,積金投資組合亦有分別。究竟「60後」至「90後」年齡層的強積金投資攻略應該如何設置?三位積金界女掌舵人將為大家拆解。
根據現行的強積金制度,打工仔在年滿65歲時,在處理強積金累算權益時可有三個選擇:第一,將資金全部提取;第二,不作提取;第三,提取部分累算權益。而「60後」(指1960年後出生)面對餘下十至二十年的供款期,他們可以如何確保退休金穩穩陣陣?對此,滙豐環球投資管理保險客戶管理董事利綺芸坦言:「打工仔應按不同的人生階段、轉變、經濟狀況、心態,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因應年齡變化去設置積金投資組合。」
「而『60後』的打工仔可謂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有穩定的工作及經濟基礎,然而因為年齡已超過50歲,風險承受能力自然不及年輕一族,投資態度不宜過於進取,因此投資組合安排最好是一半股票,一半債券。」
利綺芸又認為,由於每個人對於退休後的生活質素要求均有所不同,而且不排除部分「60後」打工仔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對環球投資市場亦有認識及了解,故在投資策略上亦可作出調節,把投資股票的比例提升最多至七成,餘下則投資債券。她續指,若然打工仔的經濟狀況較佳,甚至可以考慮作出額外的自願性供款,如月薪5%資金,從而增加退休儲備,為退休生活作更好準備。
不同人生階段的轉變,將影響承受風險的程度,當中「70後」(指1970年後出生)的打工仔,其投資策略該如何設置?宏利人壽保險(國際)僱員福利業務部副總裁吳智珊指,在決定投資組合時,打工仔必須根據個人不同的因素,如風險承受能力、預計退休年齡等制訂投資目標,然後再考慮不同基金的投資目標與風險、基金特點及收費等,並且定期檢討和因應需要而調整投資組合。
現時歐美債務危機困擾環球經濟及股市,對此,吳智珊認為,「70後」的打工仔距離退休仍有一段時間,現時應加緊留意環球市場的整體發展,以決定之後的投資策略,若認為歐美市場風險超出個人可承受的水平,便要考慮投資於其他風險較低的市場。
她更提議打工仔可考慮「核心衞星資產配置」投資策略,即是投資組合中包含穩健的核心資產,以及積極進取的衞星資產。
眾所周知,強積金是長線投資,因此吳智珊提醒大家,在調整投資組合前應考慮市場的整體發展,不應因為短期的市況波動而作出倉卒的投資決定。同時,打工仔亦應善用市面上強積金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風險評估工具,從而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水平,以便選擇合適的基金,當然亦可向理財策劃顧問徵詢專業的投資意見。
由六月份起,強積金的供款上限由每月1,000元調整至1,250元,每月「有關入息」超過二萬元的打工仔將受影響。對此,銀聯信託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劉嘉時表示,今時今日年輕人的理財觀念有所改變,對退休生活後的開支比較缺乏意識及責任感,以致他們管理積金投資組合的動力有所不足。要知道,時間是年輕人的朋友,現時不少「80後」及「90後」都是廿歲出頭的年輕人,其投資年期動輒長達數十年,比年齡較大的打工仔更能受惠「平均成本法」的投資策略,所以積金投資內股票比重可達七成甚至十成均可,以求爭取更高回報。
劉嘉時解釋:「強積金投資採用平均成本法,大家透過按月定額供款,以購買基金單位,由於投資年期長達數十年,在這段投資期內,不論基金單位價格高低,均以定期定額去購買,時間可把基金單位成本拉勻,緩和市場短期波幅,因此打工仔不用太擔心波動市況會影響積金的整體回報。」加上強積金投資存在「複息效應」,投資本金會定期賺取利息,每次的利息會加在本金上再生息,產生雪球效應,令本利愈滾愈大。
劉嘉時重申,強積金特點是長線投資而非短線投機,故年輕的打工仔投資時需要做足功課,為自己選擇合適的強積金受託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位積金女掌舵人一致認為,打工仔在管理強積金組合時,宜做足功課,透過不同渠道了解積金資訊。現時市場上有獨立機構如理柏、晨星等,打工仔可藉此看到強積金價格變化,機構並會定期為強積金計劃進行分析及研究,並不時頒發具認受性的獎項予優質的積金供應商,為打工仔提供積金參考指標。
另外,○七年積金局便推出「收費比較平台」,協助積金僱員比較不同強積金成分基金及計劃,打工仔可在此平台搜尋各個強積金基金收費詳情。
而退休金行政管理機構卓譽金融亦有一款免費強積金網上平台MyMPFChoice.com,提供逾400隻強積金基金的盈虧數據,此平台透過平均成本法計算任何一隻強積金基金,在一段時間內累積的投資盈虧及年回報率,並可查看打工仔供款的基金表現是否跑贏同類平均水平,亦可與同類型的另一隻基金作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