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最快周三公布雷曼小組調查報告,雖然事隔多年,投資者對市場信心已大部分恢復,對財富管理需求相對海嘯前未見減弱,然而有銀行家表示,投資者對產品風險的意識明顯提高,銀行要提供更多產品給予客戶選擇。
「雷曼迷債」事件,反映很多小投資者對自己投資的產品不了解,恒生銀行(00011)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陳力生表示,金融海嘯前,一般人主要追求回報,不太注重產品風險,當時投資於定息產品的比例只有約兩成,但現時有關比例已大大提高,投資者比較注重現金,所以會投資於人民幣產品等。
陳力生又稱,現時市場上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較金融海嘯前未見減弱,但客戶會更明白高風險與高回報之間的關係,取態亦趨向保守,銀行要提供更多產品,供不同種類的客戶選擇。
有銀行家表示,受金融海嘯及雷曼迷債事件影響,到○九年,市場氣氛的確較差,但市場信心至今已大部分恢復,所以市場對投資產品依然有需求。不過,他認為,現時客戶購買投資產品的過程較繁複,例如要進行風險評估等,客戶未必可以投資於心目中的產品。對部分投資而言,風險評估手續需時約二十分鐘,雖然較過往麻煩,但接受有關安排。
有見政府處理雷曼投資者索償申請的時間太長,令投資者承受龐大心理壓力,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建議,政府加快設立集體訴訟機制的步伐,方便投資者透過民間途徑,向行為欠妥善的中介人興訟。
另外,雷曼迷債系列五至七及九的接管人,昨日建議於市場變現上述迷債的抵押品,估計可獲款項相當於其本金金額約30%,若七月舉行的會議通過有關建議,合資格客戶將可進一步收取款項,使他們從分銷銀行收取的總款項達到本金金額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