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間,衝着今日復市而來的,清一色是負面新聞,美國三月就業數據遠差過預期,內地通脹不跌反升,加上早前西班牙拍債成績麻麻,歐豬債務危機隨着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威力退減後,死灰復燃,心口掛個勇字,在假期前責重貨博港股復活節假期後「復活」的,今日恐怕難免焦頭爛額。
美國三月非農職位增加12萬份,遠差過經濟師預測的中位數20.5萬,同先前連續三個月高於20萬的經濟復甦「最低要求」相比,僅及六成。如非善忘,應記得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早前提出,今次美國經濟復甦,就業市場表現相對滯後,失業率回落速度明顯不及聯儲局預期。華爾街當時把言論解讀成就業數字愈差,QE3推出可能性愈高,今趟數據堅差,好友仲係阿Q咁視而不見,當美國2.9%的CPI無到,繼續炒高通脹下照推QE3?抑或令去年十月開始的升浪告一段落?會係美股短期一大考驗。
上星期五美股休市,不過電子期貨跌1%,交投活躍得多的十年美債孳息,數據後急插至2.05厘,跌穿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的2.1厘多次阻力位,同上個月高位2.4厘比較,累積調整幅度唔細,可見市場風險胃納全線收縮,醒目錢明顯棄股買債。最衰是一不離二,中國三月份CPI比市場預期高,去到3.6%,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看來無望,中港股市今日沽壓不容忽視。
近期中外大行策略師大合唱一樣,睇好內地今年經濟表現,樂觀者更估全年GDP增長去到9%,更甚話A股見底,同中央放棄保八的淡淡地預期,大相逕庭。A股平均預期市盈率只得9.5倍,但阿媽教落便宜莫貪,平一定有平嘅理由,睇睇人民幣一年期不交收合約,兌美元由二月初低位6.2505,跌到昨日6.3343,比現貨價6.3086仲要低,反映一年後人仔唔係升值,而係貶值0.4%,即係同大部分人長期升值的共識有分別。
要知人民幣不交收合約參與者除炒家外,主要為貿易商對沖出口外匯風險之用,肯定較紙上談兵的吹水專家貼市,故情況令人不安,今日內地公布三月貿易數字(估計收窄到31.5億美元逆差),到底首季出口增長放緩有幾嚴重,應可見端倪。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內地經濟增長開始放慢,中國經常帳盈餘佔GDP比例已由前年的5.1%降至去年的2.7%,先前官方下調今年GDP增長嘅目標,實乃務實之舉動。
上周四A股復市表現偏穩,市傳中央會繼續透過不同方式向魚缸開水喉,讓長錢流入以穩人心,月內「降準」的可能性亦不能完全抹煞。上周四幾大內銀股因溫總話要「破壟斷」而捱沽。另見中資券商股表現逆市靠穩,成交較活躍的有中信証券(06030)、國泰君安(01788)及光大控股(00165),成交唔多但逆市報升的就有海通(00665)、申銀(00218)同第一上海(00227),不妨留意長假後良好氣氛能否延續。
溫總提出內地大銀行壟斷的言論,引起內銀股一陣震盪。老實講,中國十一年前加入WTO,開放金融市場,今日外資搶到四大銀行幾多生意,大家其實係心知肚明,四大國有銀行佔貸款市場份額八成以上,去年總利潤6,236億人仔,每日從同胞身上賺到17億人仔,唔好講話其他以民企形式銀行唔入流,強如經營歷史及國外網絡發達得多的外資銀行,只能停留細眉細眼小額入股,以至極有限度分行經營。
或者大家仲係好難有概念,四大行有幾巨?舉例,一○年美國全國GDP係14.6萬億美元,四間最大銀行富國、摩通、美銀及花旗總市值5,480億美元,約等於GDP的3.75%,睇番歷史上發展成熟市場,比例介乎3至5%好合理;反觀中國一○年GDP係5.93萬億美元,是美國嘅四成左右,即使近年股價麻麻,四大行市值依然高達6,900億美元,相當於當地GDP的11.6%,由數字顯示,四大行相對經濟規模是偏向過大,說是壟斷一點都不過分。
隨着內地金融改革推進,大型銀行高利潤好光景仲有幾耐玩?溫總言論是試水溫,抑或有決心向富可敵國的四大行開第一槍?筆者認為兩個成份皆有,股市是最有效投票機器,○七年初第一大行工行(01398)股價已見5元,五年後股價有波動無升幅,市盈率(PE)由最高峰38倍跌到今日6.9倍,正正道出,市場對內銀股暴利時代隨時告一段落,有晒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