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頻繁的出差和完全無法預視的開會日程,銀行客戶經理幾乎從來不給我推銷。除對定期存款的利率感興趣以外,我幾乎不碰任何複雜的投資工具,既沒時間打理,也怕利益衝突。實際情況是,等到我騰出空閒的周末把產品介紹讀畢,「抵買」的產品一般早已售罄。
這種沒有策略可言的現金滾存,令我總是在牛市時捶胸頓足,熊市時卻又沾沾自喜。不過,自從農曆新年前後,我卻收到了多次關於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的推介,部分基金的募集期限屢次延長,市場反應似乎遜預期。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RQFII,讓境外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通過RQFII投資於境內證券市場。截至一月底,香港共有人民幣存款5,760億元,債券發行量至今約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眾所周知,境內的人民幣息率一直明顯較高,央企的5年債券孳息率在4.5%以上。
理論上若手持人民幣,在內地投資的回報比在香港可觀,而境內市場的深度、廣度又比境外優勝得多,投資選擇較多元化。去年年初,點心債市場發展飛速,大家瘋狂掃貨的情景,如今仍歷歷在目,事隔一年,何以出現戲劇性變化?
隨境外人民幣回流措施陸續公布實行、以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弱,近月來香港人民幣存款量出現下降態勢,因而抽高利率;另一邊廂,境內市場的流動性漸見寬鬆,於是境內以及境外的人民幣利率終現趨同,變相令境外投資者對投資境內市場的意欲減低。
究竟RQFII買甚麼?RQFII基金規定以債券為主打,輔以不超過20%的股票投資部分。在產品上各基金沒太明顯的區別,都包括銀行間市場的債券、交易所市場債券,細分至央票、短融、企業債、及集合票據等,名目繁多;但在配置比例上,有的基金如海通標榜百分之百購買高等級債券,另外一些則比較進取,表示會主要購買各種評級的債券。
境內債券市場大致可分為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大體系,前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後者則同時包括散戶投資者;另外交易、清算的平台也獨立運作,當然管轄的監管機構也不同。為配合各種政策和融資需要,債券品種層出不窮,如集合票據把不適合獨立發債的中小企或高科技企業集合起來綑綁出售、企業債通常指非上市公司發行的銀行間債券、公司債則通常指A或H股上市公司發行的交易所債券,最近媒體上還傳聞即將推出中小企債券及高收益私募債券等,除了因為信貸資產改變可能出現的價格波動外,各品種的流動性也有較大的差異,因為內地債券投資者比較集中,有的債券發行時很可能只有不到十家投資機構持有,導致以後二級市場買賣的價差也會較大。
我的銀行經理對我說,基金會主要投資於內地評級AAA及AA的債券。內地AAA級債券的範圍很廣,在目前存續的債券中,逾半為AAA級,從財政部到央企、甚至大型地方國企都包括在內,而AA級則包括一些大型的民企、以及許多地方的政府融資平台。內地評級跟國際評級無法直接比較,建議投資RQFII前,先清楚了解風險和配置比例。
由於筆者要籌備新著作,所以未來數月會暫停跟各位讀者見面。
妍宇,《香港華爾街的孩子》作者,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遊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裏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