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公布上年度業績,是廣大股東頭號關心的大事,雖然對於股民關注的另一項焦點,即滙控會否將英國總部遷來香港一事,依然保持一貫開放卻不置可否的態度,但市場對滙控總部重新植根香港的期望,熱情絲毫未減。
除了滙控一再表明香港是該行總部的合適選址外,另一家英國重量級金融機構保誠保險,近日也公開承認,考慮優化集團的註冊地點。保誠方面暫時未有具體的遷冊地點,不過如果想一舉兩得,一方面避開歐洲嚴苛的監管要求,亦可就近業務增長最迅速的亞洲市場,選擇來港「落腳」,是很合理,也很具策略意義的部署,方便進一步拓展中國內地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
歐美國家過去幾年由於先後出現金融海嘯以及主權債務危機,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和業務操守備受抨擊,市場對加緊金融機構監管的呼聲高唱入雲,原本在倫敦立足的跨國金融機構,考慮到應付新監管規定的成本,逐漸萌生總部重新選址的念頭。
歐美市場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變相將跨國企業「大客戶」趕走,絕不是倒自己米,而是眾怒難犯,不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難以向當地的民眾交代,這是一個市場調整和利害取捨的過程,需時多久無人能料。可以估計的是,傳統的金融中心面對新形勢,絕不會坐以待斃,讓其他金融城市「冷手執個熱煎堆」。
香港最終是否「得米」,要視乎很多因素而定,包括香港能否發揮跨國企業總部的功能、改善企業營運效率、提升拓展市場效益等,此外亦要考慮香港的監管水平是否與國際接軌,跨國企業承擔的監管成本是否合理。
香港必須在適當監管與吸引企業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既不是在監管上賣大包,來者不拒,也不是緊跟歐美市場的標準,變成「鐵面紐倫港」。如何恰當地在中間落墨,擴大香港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是絕不容易的挑戰。
另外,必須明白跨國企業看中香港,背後最大原因,離不開想拓展內地市場這項重要因素,若以輻射全中國市場的能力而言,香港的優勢隨時被上海等內地一線城市比下去。如果歡喜得太早,誤判形勢,恐怕結果是空歡喜一場。
香港在吸引跨國企業方面若不想成為剎那光輝,必須與時並進,在金融基建的軟硬件方面不斷提升水平,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須知天下沒有只升不跌的股市,也沒有永恒不變的金融中心,倘若不知己不知彼,在這場馬拉松式的金融中心比併中,香港最終難免亦成為被淘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