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援歐債 慎選時機與渠道

市場刮起中國出手打救歐債的暖風,讓投資者精神為之一振。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天表示,中國將繼續投資歐洲政府債券,並會通過一切可行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雖然這番話跟足總理溫家寶早一天所講的內容,但一而再提及,並且比以往更加具體,自然帶來無限憧憬。不過,單憑中國是否就能解救歐債,是有疑問的,外界不應過度解讀。中國應慎選渠道和出手時機,切勿重蹈孭重美債反而被債仔「騎劫」的覆轍。

深陷危機的歐洲政府債券,是否當前的合適投資?答案肯定不是。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日前才說過,這類債券並非中長期理想投資目標,言下之意等於說理性投資者不應沾手。他進一步指出,商業機構很難做到,有政府背景的央行則可以做。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官方表態會更多參與,相信並非視此為投資,而是援手,風險控制便顯得非常重要。

如要降低風險、減少損失,便要慎選投資渠道,最好是經由國家層面參與的國際組織出手。周小川提到透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及即將成立的歐洲穩定機制(ESM)來參與,是順理成章之舉,出一分力便可,毋須強出頭攞威風。

雖然EFSF及ESM均是以本身的「信用」發債集資,再用來支持財困的歐洲國家,但中國買入這類債券與直接買入個別國債相比,性質很不同,因為還債的責任在歐盟,並已承諾負擔最先的違約損失,風險相對較細,資金用途也較易監察。如直接買入個別國家的國債,根本無從過問資金用途,波動又大,貼錢買難受絕不可取。

中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已做好加大參與解決歐債問題的準備,是否意味着危機已見曙光?可能剛好相反,如果危機正在緩和,何須急切找外援呢?實情恐怕是危機即將大爆發,最有可能是希臘違約及退出歐元。不過,這並非壞事,因為沒有了希臘這負擔,各項救市機制承受的壓力便會降低,在最壞時刻入市,將來的防守力也更強,所以選對時機很重要,中國的錢總不能白花。

當然,出錢援歐如能為中國換來更好的貿易條件,例如獲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以及掃除投資障礙,是最好不過,但只屬其次,更重要是有權監督資金用途,不能隨便填氹,必須用於改善財困國家的經濟,經濟得以復甦,不但可緩解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外貿及投資也有好處。說到底,像以往對美債有求必應,借錢給人豪花連多謝都無聲,還要任由美國擺布,相同的錯誤絕對不能再犯。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