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證券大行在新年頭照例會為投資者推薦心水股,中資股依然被視為贏面較高,很多分析員卻選擇遠離內房企業,一來是因為中央多次重申不會放鬆對內地樓市的調控力度,二來是市場普遍認為內地樓價將有兩三成跌幅,現在顯然未跌夠。如果說去年已經是房企的寒冬,今年則肯定更加冰冷,恐怕有部分開發商會因為彈盡糧絕而捱不下去。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內地整體房地產開發已經瀕臨入不敷出的困境,即是賣樓的銷售收益不足以應付新投資項目所需的資金。以住宅開發為例,截至去年六月底的首半年,累計住宅銷售額比同期的開發投資金額多出二千億元人民幣,可是到了去年十一月,累計差額已跌至只有七百二十多億元人民幣。雖然住宅開發的投資增長已見減慢,但銷售額增長放緩的幅度更厲害,投資銀行的研究也顯示主要城市的售樓量持續惡化,開發商入不敷出的臨界點應已近在眼前。
過去幾年,很多開發商均積極買地,有大量新住宅項目開工,要不斷投入資金,可是銷售額增長落後於投資增長,看來不得不自掏腰包。由於房地產的銀根勁緊,來自銀行的新貸款逐月減少,外資帶來的資金又微不足道,支撐房地產投資的主力得靠開發商自己。去年首十一個月,開發商以自有資金投資的累計增幅,雖然回落至三成,但回落速度慢過投資增長,顯然在食老本,最驚坐食山崩。
中央把銀根收得緊一緊,並未成功迫使開發商減價賣樓。研究機構監測百大城市樓價的最新數據顯示,就算連續第四個月出現按月跌價,跌幅只有百分之零點二五,根本不算甚麼。再者,內地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與開發商的預售收入,基本是同步放緩,可見就算有個別樓盤減價促銷,也未成氣候。中央講明樓價要回歸合理水平,怎會就此收貨呢?樓市調控想鬆綁都幾難!
環球經濟危機重重,難道當局不怕把開發商玩死,令經濟雪上加霜嗎?似乎真是驚都未驚過,因為私人住宅開發投資縮水,也有鋪天蓋地的保障房建設頂上。有投資銀行估計,內地今年保障房的整體在建規模高達一千八百萬伙,房地產投資有望維持達百分之二十的增長,難怪官媒異口同聲說不會變成「硬着陸」。
上述的分析只着眼於市場的宏觀大勢,開發商的處境肯定各有不同,但到了入不敷出的臨界點則同樣難捱,屆時恐怕真的要減價散貨、盡快套現,而財力相對較弱的將要把部分項目出售或引入合作夥伴,再差一些的則因為財困而無力翻身。所以今年絕對稱得上是房企生死存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