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準備生兒育女的新婚夫婦,擔憂的並不是子女的起居飲食問題,而是如何教育子女成才。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從理財的角度看,夫婦的財產與兒女的財產分開處理,對達成養育子女的理財目標有幫助。
除了結婚、退休外,生兒育女是人生中的一大目標,大部分人把育兒的財政負擔聚焦於教育經費之上。而為子女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所需的開支的確不菲,理應及早規劃。將這筆子女教育基金作為兒女的財產獨立分開,好處是避免跟人生其他目標如買樓、退休混淆,最終卻一團糟。事實上,以方案形式分開處理子女教育基金,有助定期審視執行成效,檢討目標與現實間之落差,方便修正。
如子女尚未到達法定工作年齡,沒有打工賺錢的能力,須由父母供養,何來財產可言?其實,這裏談及的兒女財產,可分為「父母應盡的供養責任」,特別是教育開支方面;及「為各人送贈予兒女的財產包括利是錢及其他可變現的禮物等」,建議無論是「應盡的供養責任」或是「送贈的財產」,夫婦財產及兒女財產都應該分開處理。
假設一對夫婦剛誕下兒子,希望於兒子18歲時送他到美國讀四年制大學,現時學費連生活費每年為3萬美元(即約23.4萬港元),而這筆開支的每年增幅為5%,到18年後,每年升學開支便已升至56.3萬港元,全期開支便要200多萬港元。倘若這對夫婦現在開始為這筆出國留學費用儲蓄,預期每年回報為8%,每月便要儲蓄接近4,500港元。清晰的規劃可令這對夫婦更容易掌握理財目標。
「三低港童」(即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及抗逆力低的香港兒童)已成為城中熱話,反映家長若不教好子女,後果不堪設想。要避免子女變成港童,理財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很多父母都會把長輩給予子女的資產,例如新年的利是錢「據為己有」,其實是失去了理財教育的大好機會。透過讓子女自行管理利是錢,有助讓子女學習珍惜和「量入為出」的消費原則,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長大後可望不會對物質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兩種想法,喜歡便買,浪費揮霍。現時不少銀行都有推出兒童理財戶口,父母可利用有關服務,教導子女如何花自己的錢及管理自己有限的資產。
創盛理財董事 陳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