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去年十一月跌破經濟強弱分界線之後,十二月PMI又回升至50.3。有人認為這是受元旦和春節即將來臨節日效應提前釋放所帶動,所以該指數環比上升1.3個百分點主要是節日效應。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十二月PMI的回升也顯示了當前經濟增速回落的態勢已經趨於穩定。
儘管在今年一季度仍然面臨着經濟增長下行的風險,但二○一二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態勢不會改變。對此,有人會問,在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多、中國產品出口不容樂觀、內地房地產面臨轉型風險的情況下,二○一二年內地經濟增長動力與活力在哪裏?
當然,二○一二年內地經濟將出現重大戰略轉型,擴大內需將成為內地經濟增長的動力,比如,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胡錦濤的元旦講話,都明確指出,今年要紮實改進民生,尤其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同時,李克強副總理在出席全國財政工作座談會時也強調,在當前外部環境複雜變化下,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發展的戰略基點,要豐富和完善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消費較快增長。
當然,把「擴大內需」作為內地經濟增長的重點與動力。這沒有多少錯,也是未來內地經濟持續增長的源頭所在。因為,無論是從13億多人口的消費力還是內地民眾的內需水平來看;無論從城鄉之間還是從東西部之間消費差距來看,未來中國經濟具有巨大增長潛力。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為何會出現內地民眾消費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居民的消費水平,或為何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遠遠低於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這裏既有歷史上的原因,也有制度安排的問題。而後者更為重要。比如教育制度、戶口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不利於讓這些潛在的巨大消費力釋放出現的制度障礙。擴大內需就得對這些制度進行重大的改革。不進行這些制度的重大改革,要真正實現讓內地居民的潛在消費力轉化現實的消費力是不容易的。因此,政府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的增長點,並與民生結合起來,這是正確的經濟戰略選擇與方向。不過,作為經濟發展戰略,它是一種長期行為,短期內立竿見影並非易事。
那麼直接推動二○一二年內地經濟增長的動力是甚麼呢?在本文看來,最主要可能是與政府官員的政治周期有關。因為,二○一二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的一年。這一年的十八大上將確定未來幾年中央領導層成員。而在十八大之前,也就是在二○一二年之前,各地方政府官員人事格局基本上已經安排好。
在地方領導人上任之後,加快當地經濟快速增長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也就是說,儘管中央政府不希望以GDP增長來考查地方政府官員的業績,儘管中央政府會弱化GDP增長的重要性,但地方政府並不會放棄GDP增長為首要任務,地方政府官員仍然有衝動促使當前經濟的大上快上。
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增長開始出現增長下行的風險、CPI上漲壓力有所放緩、房地產銷售出現下降、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逼迫中央政府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房地產政策等放鬆。當然,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現有的貨幣政策及房地產政策基本上會穩定,大幅度地放鬆可能也不大。
不過,以軟性的方式促使這些政策些微的調整也是一種趨勢。特別早幾年貨幣政策所導致的畸形現象將在這種政策些微的調整回歸常態。比如存款準備金率,早幾年的貨幣政策價格機制不動用,老是在數量工具打轉,從而導致內地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升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因此,二○一二年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會比較頻繁,至於調整幅度有多大,就得看整個內地外經濟形勢變化了。
更何況,市場認為二○一一年十分緊縮的銀行信貸增長仍然與二○一○年相差不多,因此,在此基礎上二○一二年的銀行信貸增長會遠遠高於二○一一年,市場的流動性會比二○一一年豐富。
當大量的流動性湧出,並要求流入實體經濟,因此固定投資擴張在所難免。這不僅包括在建項目逐漸收尾,而且也會有一些新開項目的上馬。當政府有意識地要求銀行信貸支持中小企業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時,這些方面投資的增長也會快於上一年。這些都是保證內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