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被投資銀行高盛冠上「金磚四國(BRIC)」這稱號,轉眼間已十年。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高盛最新的報告認為,這四個最大新興經濟體走完黃金十年,最好時光已經過去。從唱好到睇淡,再次顯示投資銀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逐利本質。金磚國的確正陷入發展樽頸,但增長動力依然巨大,應該一腳踢開這個「奪命金」,做好結構改革,讓經濟更上層樓。
市場對於金磚國今非昔比的判斷,着眼點不外乎投資回報。根據明晟MSCI的金磚四國指數,今年累跌超過兩成,表現遠不及美國標普五百指數好,估計明年還會繼續大落後。此外,四國的經濟增長開始放緩甚至停滯,衰退風險日高,觸發巨大的基金走資潮,今年流走了一百五十億美元。這情況十足一些西方國家的礦商到發展中國家開採,採掘完便一走了之,留下事不關己的爛攤子。
當然,金磚國的經濟奇迹,除了靠本身的自然增長之外,亦是拜「金磚」這個封號所賜,吸引大量資金湧入。十年來,單是基金流入便達七百億美元,其他投資資金更加不計其數,造就一片興旺繁榮景象,表現在貨幣大幅升值、信貸急劇增長、到處大興土木、中產人口迅速膨脹、樓市及消費火熱,外資的回報自然吸引。
雖然金磚國的特質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多年被閒置或剩餘的勞動力及生產力獲得釋放,當這些要素用得七七八八之後,結構失衡便徹底暴露,經濟出現過熱,增長難復當年勇。中國及印度的所得分配極之不均,貧富懸殊不解決還說甚麼發展內需,貪污腐化更令資金並未用在最有效益的投資之上。至於巴西及俄羅斯,十分依賴天然資源出口,商品價格高企時人人讚好,需求轉弱則一沉百踩,這些都是冰山一角而已。
說來諷刺,金磚四國這名稱的發明人、現負責高盛旗下資產管理的奧尼爾,在最新著作《增長地圖》中,並不像他的高盛同事般睇淡,但認同需要改革,令經濟多元化。以俄羅斯為例,要減輕對天然資源的依賴,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假以時日甚至可超越德國,故事顯然未到結局。
投資銀行搞出這麼多名堂,不過是一盤生意,試想想,流入金磚四國的基金,一年的管理費便有幾十億美元,惟有把故事一個接一個說下去,才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將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增長起點低的國家被冠上「乜乜物物國」。其實,忽然成為投資寵兒,資金蜂擁而至,愛你隨時變成害死你,與其被虛名所累,不如用心解決經濟失衡和結構問題,未來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