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最低佣金 小券商亦難脫困

七大證券經紀組織提出恢復最低經紀佣金制,時光倒流八年前還可行嗎?現時網上股票交易大行其道,銀行亦加入減佣搶客,雖然小型證券行經營困難有苦自知,惟「劃一收費」不能改善他們的命運,在服務質素難與大行相提並論的前提下,細行的生存空間難免日益縮小。

現時證券業競爭極不健康,佣金鬥平鬥賤,低至五元一個交易,加上近期股市成交低迷,上周五成交額不足四百億元;以上周平均每日成交約五百億元計算,扣除四成的窩輪及牛熊證交易(輪證不少成交均由發行商自買自賣),股票實質成交僅約三百億元,以外資大行為主的A組經紀佔當中逾半,反觀C組細行縮至不足一成,每日僅三十億元交易額由數以百計小券商瓜分,而租金、電費及人工成本樣樣上漲,一場證券業淘汰賽於焉展開。

股票經紀曾是令人既艷且羨的行業,九七年前更是「魚翅撈飯」的日子;然而,科技在中介行業逐步取代人手,一些美資證券行以低價網上佣金打開缺口,最低佣金制趨於瓦解,至○三年正式取消;基於網上交易成本固定,銀行亦加入搶客行列,自由市場的定律是弱肉強食。

經紀佣金在過去八年間由百分之○點二五大降,最大交易成本來自百分之○點一的政府印花稅,但一格、兩格的升幅仍有利可圖,間接鼓勵即日鮮炒賣。而「大客」早已實施商議佣金,可低至「一滴」(百分之○點○一),而一些經紀其實是職業炒家,在證券行掛單方便買賣兼賺佣,散戶則愈來愈傾向於網上交易,智能電話及手提電腦方便快捷,查價、落盤、資訊及公司資料一腳踢,經紀能提供的「專業服務」價值大貶,現時重提百分之○點二五的最低佣金似乎高估了形勢所需。

「一滴」太少,○點二五又太多,最低佣金目的是避免一些券商以本傷人,但下限有商榷的餘地。最低佣金可定在「成本價」的水平,然後證券行可根據本身的服務質素來競爭;當然,最重要的是券商自律,假如有券商用佣金回贈或標奇立異方式搶客,最低佣金也是名存實亡。

何謂合理收費無從界定,對部分投資者而言,券商只是提供一個交易平台,他們選取證券行會以收費和信譽作指標;但一些較乏主見的散戶,卻可能需要經紀的專業意見。佣金分級制是合理的安排,可視乎服務而因「客」而異。

香港標榜自由市場,重提最低佣金似不合時宜,證券業今年屢敗屢戰,但港交所以改革和增加收入為先,細行利益被犧牲掉,而港交所和證監會也管不了銀行,使小型證券行的掙扎求存顯得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