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跌市 睇好中資股 麥博士:買股抗脹

「40年的投資生涯,我經歷過無數次金融危機。總結過去,恒久的道理是危機只會維持在短暫間,當危機過去,復甦期便會很快到來。」「新興市場之父」、鄧普頓新興國家投資團隊執行主席麥博士(Mark Mobius)淡然地道出對跌市的態度。當近月港股日跌逾千點,恒指又再跌回萬八點水平之際,麥博士接受本報專訪時力撐港股,當中尤看好紅籌及國企股。

他指出,中國經濟急速起飛,香港背靠內地,港股長線定必攀升。按股份類別比較,紅籌及國企股最能反映內地經濟強勁的優勢,而且其估值亦較A股出現折讓,是很好的投資機會。至於在香港上市的新股,若有合理估值的,亦會考慮投資。

美勢推QE3救經濟

麥博士強調價值投資法,但同時強調回報得要用上時間來印證。他表示:「一場次按危機後,投資者紛紛尋找資金避難所,美元、美債、現金以至黃金,但最後他們總會發現,股票才是抗通脹的工具。」比較各個市場,他力推新興市場,原因是相對成熟市場,新興市場往往擁有高的外匯儲備、低債務以及強健的貨幣。他更加大膽預料:「未來新興市場會成為另一個資金避難所。」

相反,成熟市場至今仍然是滿目瘡痍。麥博士認為,歐債問題顯得相當嚴重,政府得大刀闊斧去削減開支,這場金融危機無疑已經影響着所有國家,猶幸未有嚴重打擊到新興市場的經濟。

在美國,市場靜待美國推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來「救地球」。他稱,美國有機會推出QE3,以讓市場注入更多資金,免經濟陷入衰退。「我相信QE3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當地經濟不會進入衰退期及熊市。」

那小市民又是否適宜在此時買貨嗎?麥博士稱:「我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最好的投資時機就是當你擁有足夠本金之時,此想法至今還沒有改變。」他還貼心地分享了理財之道,提議小投資者把金錢分開,一部分用作日常生活所需,一部分則要撥開,可用作長線投資五年或以上;另外,就是要分散投資,不要單單投資於個人自住的國家,更加要分散投資於不同市場;要養成有紀律的投資,可以選擇月供的形式來入市,以平均成本法為資金增值。當然,投資者可選擇投資互惠基金,借助基金經理的功力來參與不同的市場。

揀股講求「雙C」概念

基金經理的投資作風主宰着基金的表現。在眾多股份類別中,麥博士提出了兩個C的概念,分別是消費者(consumer)與及商品(commodity),在環球人口增長減速而中產擴張之時,人均收入以至人均消費必然會增加,買入消費股自然是貼合經濟趨勢,而消費股不單單是指零售股,銀行及電訊股等也符合消費的概念,也一樣睇好。另外,受惠於中印對商品的需求,商品股自然會受惠飛升。但並非所有商品股同樣受惠於商品價格,某些國家對商品供應商實施高的稅收,則會影響股份的收益,所以他們選股時是相當揀擇的。

年花250天各地考察

要挑選優質股份,少不免要親力親為。已屆75歲高齡的麥博士,一年仍用上250天時間在世界各地進行視察以及公司探訪。他指,「單單看一些冰冷的數據及資料,你怎能透徹地了解一間公司?我要親身去看我投資的國家,跟那裏的汽車司機以至商店職員聊聊天,真實地了解一下那個地方的經濟,而且更要踏進公司的廠房,跟高層會面,以作深入了解。」

辛勤工作以外,麥博士亦堅持每日運動,那管是飛到遙遠的國家。他稱,閒時最喜愛踏單車,平日則會經常健身,以保持身體健康。想不到,原來麥博士也甚喜歡彈鋼琴,他更坦言:「雖然已很久沒有再練習,但仍很喜歡彈奏鋼琴呢!」原來麥博士年幼時已開始習琴,家庭的藝術氣息頗濃厚,只是今日他最能掌控的是選股藝術!

記者馮慧萍

麥博士(Mark Mobius)小檔案

現職:鄧普頓新興國家投資團隊執行主席

年齡:75歲

學歷:美國波士頓大學學士及碩士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經濟及政治學博士

履歷:1980 加入證券行Vickers da Costa任董事

1983 加入台北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Trust Co.任總裁

1987 加入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公司任主席

新興市場投資經驗:超過40年

管理資產值:逾3,120億港元(麥博士及其團隊)

部分獎項:被《Asiamoney》雜誌評為全球百大最具權威及影響力人物

著作:《Trading with China》、《The Investor's Guide to Emerging Markets》及《Passport to Profits》等。

個人網誌:mobius.blog.franklintempleton.com/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