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G20峰會落幕,東道主法國原本想藉機會「炫耀」在一星期前達成的歐盟全面救市方案,料不到殺出希臘單方面宣布以公投決定是否接受打救,造成市場大混亂,峰會被迫淪為「救火隊」。這一戲劇性轉變,不但令法國十分「無面」,會議的焦點亦變質,反映全球經濟仍處水深火熱之中,復甦之路比想像中更遙遠,實屬不幸。
歐債危機公認是全球經濟難以重展活力的障礙,就算達成政治解決方案,到哪裏籌集資金應付希臘削債、銀行重整資本及擔保其他歐豬國債,一直未有着落,歐盟趕在G20峰會前達成協議,旨在向其他G20成員國的荷包打主意。不過,只要看看過去幾天的事態發展,歐盟本身亂作一團,原本就半推半就的新興國,更不可能直接向歐盟救市基金注資,更傾向支持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救市平台」,這未嘗不是新興國的意外收穫。
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當救市的平台,資金主要來自成員國透過「特別提款權」增資,將來可由歐盟運用自己的特別提款權換取資金應急,亦可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新的投資工具,以本身的資金加上歐盟的金融穩定基金,為希臘提供貸款、協助歐洲銀行重整資本及支持歐豬債市等。
這個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的安排,對新興國是比較有利的選擇,甚至可以一箭多雕。道理很簡單,由國際組織出面,更易監察救市成效,如有不滿大可拿到國際會議上討論,增加談判籌碼。其次,新興國雖然是按比例注資,但話事權和影響力無形中得以擴大,與發達國更像是平起平坐,難怪美國早前曾以多種理由企圖阻止增資。第三,新興國尤其是中國,可用履行國際義務來自圓其說,減少民間對「充闊佬」的不滿。
其實,新興國本來就不太願意直接出錢幫助歐洲救市,以中國為例,一邊說對救市樂觀其成,一邊則說有信心歐洲能自己解決問題,言下之意是不應向第三國伸手要錢。的確,以整個歐元區計,國際收支是平衡的,財政亦沒有大困難,自掏腰包完全無問題,卻因為各自的政治考慮而想假手於人,在情在理都說不通,所以今次反而可讓新興國理直氣壯地拒絕「你救市、我付鈔」。
雖然救市資金未算有着落,但會議焦點已變質,原定的議題被迫讓路。其實,刺激經濟、促進就業、推動市場監管改革等,是當務之急,也是會議應有的主題,可惜精力都花在協助歐洲救火,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只換來幾句大會宣言打圓場,不但內容空洞,更毫無新意,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G20峰會形同失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