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錢援歐 請做個精明投資者

歐盟峰會達成的綜合救市方案看似塵埃落定,實際充滿變數,用來穩定歐豬國債市場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要怎樣擴容及資金哪裏來,仍然未知,目光自然落在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中國身上,適逢金融穩定基金負責人此時訪華,令人以為中國是理所當然的金主。不過,內地財金官員只表示樂觀其成,未即時許下投資承諾,是恰當做法,因為這絕對是高風險投資。

根據市場已知悉的藍本,金融穩定基金可有兩個模式運作。其一,以基金中仍可動用的約二千億歐元,為購買歐豬國債的投資者提供兩成損失擔保,只要削債不多於兩成,債主毋須入肉。其二,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特別項目工具」,以發債或其他途徑集資再投資歐豬國債,並獲基金擔保損失。兩者分別只是外國直接或間接買歐豬國債。

歐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不少意見認為中國應藉此機會爭取貿易權益,例如要求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免受貿易制裁困擾。此外,亦應要求歐盟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封嘴,以及鼓勵當地企業多用人民幣結算,減少匯率爭拗之餘亦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老實講,這些要求全屬天經地義,沒有討價還價餘地,不企硬便是傻瓜!

不過,中國亦應該把出錢援歐視為一項投資,要認真考慮箇中的投資風險,要求相匹配的利息回報,否則倒不如像向第三世界國家無償援助一樣,慷慨捐錢算數。可是中國以往參與的官式或半官式投資,例如以外儲購買美國國債,又或由主權基金中投公司出面入股美國金融機構,都是吃虧居多,經一事長一智,今次更要加倍謹慎。

不妨打個譬喻,精明投資者在購買商業債券時,必會詳細了解企業的償還能力和次序、匯率風險、擔保抵押、信貸評級、企業管治和經營效益等因素,符合要求才投資。中國要出錢參與歐洲的金融穩定基金,應抱相同態度,把歐豬國家視為一家企業,要定出指標保證全力改善經濟,否則債主不應承擔損失。歐盟要承諾維持基金的信貸評級,還本付息應以等值人民幣計算,減低信貸和匯兌風險。

以中國外儲的規模,撥一千幾百億美元出來並非難事,但不要忘記這些全是民眾以血汗換回來的,絕不能胡亂投資。試想想,就連歐盟各國也不願真金白銀加碼,只想利用槓桿財技為金融穩定基金擴容,以便吸引其他投資者參與,便明白歐豬國債真的是高風險,難怪市場形容這安排十足金融海嘯前極之流行、後來變成有毒資產的「債務抵押證券」。中國絕對有理由提出嚴格條件,要求更高保障,否則便等於倒錢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