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和牛熊證等金融衍生工具近日成為市場焦點,周三成交金額佔大市比例升至逾四成的紀錄新高,周四的成交比例雖然略為回落,仍然高達三成六,反映衍生產品在整體市場的比重持續高企,情況值得關注。
本港股市成為輪證炒賣大本營,主要由於本港是區內最自由的市場,對衍生產品的監管最寬鬆,吸引大批海外對沖基金進駐,大炒特炒。雖然輪證市場大旺,有助本港成為全球輪證市場一哥,但這個「寶座」並不好坐,因為是用無數散戶的血汗錢來建造。
有市場人士直指現時輪證市場如同「賭場」一般,「對賭」成分很高,說法其實不算誇張,加上衍品交易毋須繳交印花稅,大戶運用其高頻交易以及資訊不對稱的絕對優勢,可謂盡得衍品交易的好處,對大戶來說,香港的衍品交易實際上就是一種高利潤、低風險及低成本的買賣。
大戶看中香港輪證市場的弱點,財路當前,哪有不大舉進軍之理,可憐無數希望以小博大的散戶投資者,因為市場資訊嚴重不對等,在輪證市場任由大戶魚肉,風險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有業內人士對此亦看不過眼,建議加強監管,例如向輪證等衍生產品的成交徵收交易稅,與股票印花稅看齊。
坦白說,無論是向大戶徵收衍品交易稅,或如證監會早前建議,輪證衍生產品發行商必須提供抵押品,凡是有助加強對投資者保障的措施,都值得研究和加快推行。假若修改印花稅涉及繁複的法律程序,監管當局不妨另訂特別交易徵費,大前提就是以快打慢,勿讓輪證炒賣風氣釀成更大禍患才着手處理,自討苦吃。
眾所周知,衍生產品最忌市況窄幅上落,高低差價太小,很難吸引投資者入場,因此在輪證當道時,為了營造熱烈的買賣氣氛,不排除別有用心人士運用各種手段,將大市以至個別股份的價格舞高弄低。況且現時人心虛怯,外圍市場充斥利淡因素,少許風吹草動,已足以令市場大起大落,即使成熟的歐美市場也不能幸免,香港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成為金融炒家的樂園。
香港向來自詡為自由市場,不敢隨便施加監管規則,從好的方面來看,應有助加快本港金融市場發展,但亦隱藏危機,成為全球金融大鱷的集中地。須知美國作為全球資本主義的大本營,面對衍生產品可能造成的威脅,也不敢墨守成規,會因應當時情況對衍品交易或沽空活動等作出適當規管。香港繼續天真地三不管,只會為識者笑,最終淪為金融鱷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