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及外圍市場陰霾滿布,投行表面上生意淡薄,實則暗地尋找商機,撮合上市公司大股東與對沖基金等專業投資者「對賭」。市傳多家投行近期積極向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埋手,游說看漲股權衍生品交易,甚至提出以股權抵押作為注碼融資。
據悉有大股東認為大市已見底,不忿現價低殘,落疊簽訂期權協議,以自己公司股份或私人投資的股票如滙豐(00005)等藍籌作合約金,預期這些股份將非常波動。
上市公司大股東與投行訂股權「對賭」合約例子屢見不鮮,不少在投行背後更可能涉及對沖基金(見附表)。
有上市公司財務總監透露,八月公布業績後,接獲多家投行主動要求提供貸款,以及游說公司大股東簽訂期權合約,該財務總監未願透露條款詳情,只表示條款與雷士照明的情況同出一轍,投行集中向有穩定現金流及股價低殘的工業股埋手。他補充,被游說借貸的上市公司多為民企及內房企業。
投行消息人士透露,下半年以來有對沖基金看空中資概念股,要求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訂立合約,投行只是中間人,風險全部轉嫁,對沖基金為背後真正對手,投行遂向上市公司「摟」生意,許多大股東皆認為業績勝預期,非常不滿股價低估,毅然簽下合約。
消息人士解釋,只要達成協議,便只會向大股東借出股份作期權金,理由是為涉及的股份作對沖,一般是一比二至一比五,但他亦透露,這些股份往往會轉借予背後的對沖基金作為「貨底」,方便進行股份沽空,若果大股東借不夠數,對沖基金會在市場吸納差額,而近期大市回升,二線股的成交量增幅較大,部分相信涉及新合約制訂。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這類期權合約在上市公司間愈發普遍,等於sell put「沽出認沽權」,公司股東可能要先沽後接貨,到觸發時往往出現股價暴跌,小股民發現時已經太遲。
此外,九月至今股市大瀉,據悉有對賭股份合約的一方是以自己的藍籌長線投資作籌碼,包括早年持有的滙控,部分是兩年前部分投行以28元供股所得,投行通常會發行衍生工具轉嫁風險,雖然涉及股份不多,但都有利於投行制訂更低價的衍生工具。
市傳與滙豐掛鈎之累計認購期權定價維持約48元,等於投資者與投行對賭半年至一年內,低位較上周五收市價63.7元低25%。目前以95折定價的滙豐ELN(股票掛鈎票據),看漲式合約年息逾40厘;看淡的累計認沽期權則讓大戶限期內以15%至20%溢價售回滙控,即投行看滙控難重上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