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本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市場普遍期望政府會復建居屋,以解決市民「上車難」的訴求。但不少學者和投資銀行報告均認為,首批復建居屋數量至多為5,000伙,且最快要二○一五年才能建成,難以解決目前市場供不應求的問題。
花旗環球市場研究報告指,若復建居屋數量最多達5,000伙,較過往一九八四至二○○三年平均每年1.5萬個單位為少,相信第一批最快到二○一五年才落成,對樓市和地產股影響力非常有限。
該行續表示,目前的金融危機與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和二○○八年金融海嘯時相若,本港地產股股價有機會跌至資產淨值的50%折讓。對長線投資者而言,現時地產股股價吸引,但應避開高負債比率和低套現能力的公司。
獨立經濟學家關焯照估計,至年尾前樓價仍有最多8至10%的下調空間,一些會影響樓價的政策,例如限制內地人來港買樓措施不應出台。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過往政府在房屋政策上較被動,每待到市況逆轉到最壞時才出手,反而令樓市和金融市場更波動。
另新地代理執行董事周國賢說,復建居屋可紓緩社會需要,希望可加快推出時間,但供應不應過多,早年「八萬五」的遺害大家經已見到。另信德(00242)物業銷售總監梁焯鏗稱,復建居屋是好事,可照顧不同階層人士需要,有助市場健康發展,相信不會對樓市造成大影響。
香港置業高級執行董事伍創業認為,若每宗住宅物業買賣釐印最低收費100元的門檻,擴展至樓價250萬或300萬元,有機會刺激換樓市場。
資深投資者陳清白說,政府應明確交代復建居屋去向,讓市場知道未來供應,以消除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