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是內地股壇的一個傳奇人物,一九八九年,本應當上醫生的他拿了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下同)家當投資於深發展股份,之後反覆炒深發展,翌年賺了12萬元,自此開始了其炒股致富之路。
二○○七年時林園的總資產達到20多億元,推出了首個屬於自己的信託產品。因此,中國股神林園這個稱號,在內地股民心目中,抑或內地民間以至官方媒體中,都已經廣泛地被認同。
從○六年決定將自己股市上的經歷在媒體上曝光後,林園一直強調無論牛市熊市,自己也一直在賺錢,故暗地裏,林園已被不少散戶冠以「股神」之稱,到底林園如何做到這個成績?
林園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投資一定要製造「不平等競爭」,才有賺錢的確定性,所以,投資一家公司之前,他至少會跟蹤三年,覺得感覺不錯,才小量買入,然後再繼續跟進,覺得沒有問題,才大量買入,買入以後也一直跟進,保持對公司的了解。
他強調,投資者必須經常到公司實地考察,他每年會對自己持有股份的公司考察至少兩次。
他續指,有一個經歷令他十分重視「不平等競爭」的重要性,在九九年的時候,曾投資一家朋友開的、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當時的發行價為1.28元,有很多著名投行也有參與認購,但金融風暴令該股跌至最低0.19元,當時他認為該股值1.9元,故以平均價0.3元不斷買入,買了流通量的30%,該股在○三年終於上漲,林園也賺錢了,但他認為,這是他賺得最辛苦的一筆錢,而他自此以後亦決心不投資民企。
他指出,民企老闆對自己的利益一定最看重,投資者佔不到優勢,相反國企的管理層對公司資產沒有權益,投資者較容易建立優勢。
他又指,他投資的公司必須是已在本身行業中建立一定的競爭優勢、有一定市佔率,或是沒有對手的壟斷企業,因為這樣的企業能夠保證盈利的增長,他又把毛利率的指標訂在18%以上,同時毛利率的變化必須穩定,另外,他認為投放的股本必須要小,才能通過市盈率的放大,令獲利倍增。
在行業方面,林園指出,他投資的公司做的都是生活必需品,最好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因為歷史證明了該產品不會被淘汰,例如食品,另外就是有成癮性的產品,例如酒,喝酒的人天天都喝,無論經濟好壞都要喝,故此他近年偏好釀酒股,其中貴州茅台便是他的愛股之一。
事實上,這家白酒龍頭近年走勢強勁,股價曾一度以230元成A股中最高價股份,每股盈利亦一直排在首位,今年上半年白酒行業整體向好,其盈利亦大幅增長58.31%至49.08億元,而去年期末每10股送1股加派發現金紅利23元更創下A股分紅紀錄,在滬綜指年內下跌超過10%下,其股價年內仍然累計上漲一度近20%,雖然近日跌破200元關口,但仍維持在190元以上的高位。
談到股市,林園認為股市已經到底,是不是最底很難說,但基於對市場上公司估值的基本判斷,現在買股票,包括港股,都不會虧蝕。他指出,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市盈率5、6倍的公司,包括銀行、運輸公司等,就像中國銀行(03988),雖然有潛在問題,但他認為其盈利5、6年內不會倒退,5、6年可回本,是很好的投資,至於升上去後頂在哪裏?林園說他不知道,他指出,投資應看底不看頂,在股市到底時就不斷買進。
他又指,目前內地工資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仍然很低,令中國企業在國際保持競爭力,他認為,股市是產生資本家的地方,勞動成本高,降低利潤,對資本家來說不是好事,又指現時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地的問題都是因勞動成本過高而造成的。
林園成功的故事引起不少質疑,有人懷疑他宣揚價值投資概念,是為了讓更多人去買藍籌股、優質股,那作為信託產品的管理人他就能賺更多,他回應道:「這些我沒注意,他要說讓他說,我沒看,我成立這些信託產品,就是要驗證我的投資理念,這些產品一直會在這裏,可以不斷的去驗證,長遠而言我有信心可以賺個10倍、20倍。」
履歷
1984 畢業於某衞生技術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加入深圳市紅十字會醫院成為醫生
資歷
1986 於深圳博物館工作,在南京某知名學府進修電子工程專業
投資理財經過
1989 以8,000元進入股市
1992 資產增至1,000萬元
2001 資產增至5,000萬元
2006 開始於媒體上曝光
2007 資產增至20多億元,同年成立3個信託產品
記者:余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