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方面狠批中國操縱人民幣匯價,一方面反對制裁中國,他不是患了思覺失調,只是在政治舞台上不得不如此。美國國會議員也明白,制裁不可能獲得通過,也知道人民幣匯價並非美國流失製造業職位的主因,可是為選票總要交功課,義正詞嚴地把責任推卸至中國身上。人民幣維繫中國經濟的命脈,在噪音之下更不應亂了陣腳。
每年兩次的政治騷如常上演,中國照樣反應迅速兼強烈,不同的是,美國今次只能唱獨腳戲,歐洲忙於拉攏中國而非向美國獻媚。美國失去「隊形」,但仍多加兩錢肉緊,圖挽劇情之空洞。奧巴馬罕有地在演說中添油加醋,反映選戰確陷不利。
奧巴馬所說「中國為自己謀求優勢,同時使其他國家處於不利地位……。」損人利己、以鄰為壑,恰巧是新興市場指摘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同一台詞。干預、操縱匯率的國家何其多,瑞士法郎改與歐元掛鈎並定兌換上限,日圓不時作出干預行動,國際金融社會沒有置喙的餘地,美國亦未見大聲抗議,何以針對中國?
匯率是相對的,此強則彼弱,出口競爭由貨幣戰爭打起,中國不會讓人民幣快速升值損害出口,現時中國的出口企業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資金鏈斷裂、薪酬上漲、歐美出口市場呆滯拖垮大量中小企,人民幣不會步「廣場協議」日圓命運的後塵,在美國的壓力下自毀長城。
奧巴馬稱人民幣「升得不夠」,升多少才夠沒有一個標準,並非拿「巨無霸指數」來衡量。在美國國會指人民幣嚴重偏低的同時,那邊廂對沖基金卻押注人民幣貶值,中國處於危險的十字路口,更應步步為營。人民幣由去年至今年上半年,無疑相對其他貨幣升得較少,但近日美元轉強,人民幣也沒有乘勢貶值,巴西貨幣雷亞爾兩年內升值四成復而暴挫,本身經濟亦大為重創,具穩定的貨幣政策才可令營商者和投資者安心。
中央曾因勢利導,將人民幣作為調節經濟及通脹的工具,這年多來利用人民幣升值,壓抑進口通脹的壓力。近期通脹略為紓緩,人民幣可視乎形勢再定去向,短期「維穩」不升也不貶,不讓造空者得逞。事實上,歷史顯示人民幣每在「通脹年」升值,但過後便可功成身退。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是帶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不消說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一旦慢下來,對現時全球疲弱的經濟形勢更是雪上加霜。當然,中國有處理政治噪音的豐富經驗,不致自亂陣腳,但隨着美國選舉年臨近,政客委過於人的伎倆將變本加厲,中國難免會繼續成為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