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期呈弱勢,面對這情況,筆者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港股有七成資金來源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在全球追求回報吸引的投資項目,如果說他們追求短線反彈,那歐、美股票明顯較港股吸引,故在反彈初期,他們會選擇沽出港股,待資金回流重災區,再投入歐美市場。
然而,投資者不要看暫時港股反彈不夠強勁,便趁大市輕微反彈時把手上的股票全沽清光。如果大市突然來個大反攻,那反手買回股票時的心理壓力便很大。因此,大家應保持一個自己可接受的持貨比率,之後運用「隻換隻」的股票策略,沽出反彈得厲害的,再買入落後的股票。
若把大市以內地資金參與度大幅提高作為分界線,那麼筆者是屬於分界線後才開始參與買賣的。因為內地資金習慣急速做重倉及清倉,這會導致港股在分界線前後有明顯分別,就是節奏變得更快。聽過不少前輩的經驗,他們多數於低位時慢慢收集估值低的股票。不過自從進入了分界線後的港股,因為資金及資訊均流通得太快,這種慢慢收集的做法就愈見愈少,近幾年反變成「追漲殺跌」做法。
近日港股這種悶市似乎又回到分界線前的世界,故投資者亦不要抱有一種想法,就是股價不會一升就連升幾天,甚至升幾十個百分點。現在的投資做法反而是,如果發現估值低,而且有潛力的股票,就可在低位慢慢收集。另外,收成期亦變得較長,可能要等到業績公布,或有實際數據去支持,屆時才有更多資金願意下注,從而把股價推高。
申銀萬國證券香港聯席董事 王雅媛(Victoria)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我的投資博客:http://wangyayuan.qzon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