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基本上有三大風險:市場價格風險、對手或信貸風險,以及營運和法規風險。構成這三大風險的主要因素,當然包括基本面的供需關係,經濟興衰周期,不同市場的特色,交易細節及規限。但自金融海嘯發生以來,政府政策取向,卻最為關鍵!
現時環球投資市場面臨最大的不明朗因素,並非在於歐美會否陷入衰退,因為各地政府自雷曼爆煲事件,先後接下這個燙手山芋,或以行政主導取代了以市場為主的自由經濟。費利民的自由市場已奄奄一息,由凱思斯的干預政策抬頭;可惜的是,歐美先進國,並沒有從日本失落的二十年而有所啟發或警惕,竟在步其後塵。
美國上季GDP按年增長只有1.5%,上月供應管理協會指數為50.6;前者自二次大戰後顯示,除○七年首季外,過去六十年低於2%按年增長,隨後皆為衰退期,而後者情況亦大同小異,從過去近五十年紀錄觀察,在這段期間裏,16趟有14趟這個指數由55之上回落逼近50關口,跟着便會下滑至47水平之下,其中7趟更直瀉逾42.5這個確認衰退分水嶺之下。
故此,不管坊間看漲者如何以其他形容詞而避免套用衰退這兩個字,經濟前景堪虞,是躲也躲不了。閣下也許會質疑,ISM這個製造業指標,只代表製造業和工業活動升降,怎能代表以服務業為主的美國經濟?
閣下說的沒有錯!但過去逾六十年以來出現過大小共十一次衰退,有逾半都是由製造業先走一步,而其餘近半乃同步進退。
轉回說政府策略,周四奧巴馬總統真的可以在增加就業、加大基建項目、加快環保能源,和協助困難的按揭人士這四大範疇,在削減開支逾萬億美元的局限性下,能夠取得實質措施?能言善辯總較講多錯多的特區官員強得多,但卻不能扭轉劣勢。
倘若市況向好的話,又哪會見到金價、瑞郎和日圓這些主要避險工具,屢是高居不下呢?澳洲央行自去年十一月便再也沒有加息,現在於下季更有減息機會,通脹仍然高企於7%的巴西,忽然宣布減息。表面上有內地支撐的特區,按季GDP也收縮矣。請做好止蝕部署為上。(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廣發期貨副總經理丁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