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地方債應除深層根源

國家審計署六月首次公開省市縣三級政府債務,截至去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達1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37.4萬個項目,借貸主要透過全國6,576間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向國有商銀或其他商業銀行融資借貸。總數187.3萬筆債務主要是應付亞洲金融危機和○八年金融海嘯所產生。

審計署隨即指出地方債務依然可控水平,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佔地方綜合財務債務率為52%,如包括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率為70%,仍低於100%的國際警戒線。

地方債務壞帳率將升

雖然當局相信債務可控,但國際評級機構(如標普)卻指出如來年內地經濟放緩,地方融資平台極有可能不能依期還款。渣打銀行的分析更指出,官方對於地方債務估算可能傾向保守,渣打推算有關債務總額可能高達14.7萬億元,而每年的利息支出總額達8,800億元。

標普更進一步推算,假若未來數年經濟大幅下調至6%,未來三年壞帳比率將由現時約1.2%攀升至10%,雖然6%的經濟增長可能過度悲觀,但就算經濟增長保持8%左右,壞帳比率亦可能上調至3%至4%。

當年四大國有銀行(中銀、工行、建行及農行)改變成為國有商業銀行,中央對四大銀行注入約4,020億美元(約32,000億元人民幣),大幅將壞帳比率由超過20%降至7.1%,中央同時要求國有商業銀行以商業原則運作,避免過重的政策性借貸,令銀行再度出現壞帳危機,藉此提升銀行營運效率。

未脫政策性貸款牽制

然而,每當外圍經濟不穩,中央又再將穩定經濟列為宏觀政策優先考慮,往往會透過銀行增加借貸、刺激內需,減少外圍經濟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

正如筆者過往多次提出,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任務,一般相當支持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向商銀借貸。在極短時間批出大量借貸,在風險及回報評估不足情況下,不少項目還款能力存疑。假若未能如期還款,甚至出現違約,銀行壞帳上升,最終還得中央再度注資,穩定金融體系及宏觀經濟。

雖然內地評論對地方債務的分析依然較為樂觀,但更深層的問題是,何時商業銀行才可脫離政策性貸款的牽制,以商業原則運作。否則只會大大削弱過往十多年銀行商業化改革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已達致的成果,令國有及地方商銀繼續成為宏觀政策的融資工具。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科院經濟課程主任 鄺志良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