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一時,正在很罕有地跟人家午飯談生意之際,電話響起。來電者是本版主編,問我知否美國主權評級已被標普由AAA降至AA+,希望我本周能以此為題寫作,令我又想以陰謀論隨便寫些東西渾水摸魚的奸計落空。
美國這個沒有穿衣服的國王,財政一日不如一日,不值AAA評級這個想法,相信早就在一眾自命有獨立思考能力之士腦中成形。但奇就奇在正式指出這事實的,是標普這個滑頭世故、疑似美國利益打手的老油條。既然說好不從陰謀論出發,其背後目的就姑且不猜,先說說此舉對金融市場的短線影響。
綜合友人資本市場老手陳鳳祥兄,和酒友暨前大銀行司庫「威發」言論,美國喪失AAA評級有以下負面連鎖反應。首先整個投資行動思維,都是建基於「資本資產價格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以AAA美債利率為本的「無風險回報」(Risk Free Rate),現在美債好像算不上無風險,會否令一眾用相關理論做買賣的大型投資者先沽貨持現金是很值得關注。
再者,很多金融機構(包括很多衍生工具發行商)之間的交易抵押品都有美債,美債評級下調或價格下跌,會否引致金融機構間有連鎖補孖展反應?部分國際性大銀行抵押予自己相關中央銀行借貸,或用以計算資本充足比率的組合中亦有美國國債,現階段監管者還認不認,若價格下跌的話又是否會影響各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從而影響私人企業借貸市場。
執筆時,除聯儲局重申確認美國國債原來資本地位外,其他主要央行並未有類似聲明。是不是很混亂?對!單單這種亂局,就可能令全球主要投資者沽貨避險,盡量增持現金,銀行盡量不借出貸款,即使借亦會以較高利率借出,不利全球經濟復甦。
事有湊巧,一本筆者經常追看的雜誌近日剛以全球國債問題為專題,一些資料,或者可令讀者粗略知道這個問題的具體情況。有人以為國債沉重只是歐美問題,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過去十年間,全球政府負債已作三級跳,從18萬億美元,急增180%至43萬億美元。但若從一家公司的經營效益去看,這批借債可謂增值能力極低,因為同期全球經濟產值(GDP)只由32萬億美元增至63萬億美元,增長僅96%。全球政府負債佔全球GDP比例,則由57%增至68%,再次印證大政府低效益的理念。
有人以為借債多,就一定是壞事,其實上面的數據說明重要的是借債的投資效益。在一七一○年,英國一年短期公債就是該國財政收入的4倍,但英國沒有滅亡,反而在善用這批資金後取得海上主導權,打造自己成不落日國。
最後要指出的,雖然亞洲傳媒喜歡談論中、日在美債困局中多吃虧,又高談闊論若它們不再買美債,美國會有多困苦,其實都是有點夜郎自大。因為對比希臘債務多為外債,外國央行和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公債約為32%,美國本土投資者佔了主導性的68%。
數據雖然一大堆,奈何亂局已成,大家就一起迎接今日的市況,相信新的金融秩序會被迫盡快浮現。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