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公認為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經常成為中國領導人的座上客,他是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耶魯大學高級教授羅奇(Stephen S. Roach)。今次他接受本報專訪,除剖析當前美債降級大危機外,更把40年來金融圈的光景娓娓道來,大力批評美國在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後,貨幣政策依舊一錯再錯。
本報記者:馮慧萍
曾經是大摩亞洲主席的羅奇,去年毅然選擇調任大摩亞洲非執行主席,且選擇回到老家——美國,擔任大學教授。他稱,「在華爾街數十年,過去與我共事的主要是投資者和企業行政人員,如今卻可接觸一群與別不同的聽眾,學生們的價值觀及目標,都讓我有清新的感覺,希望往後我的分析報告有嶄新及更好的角度。」他亦強調,如今兼顧摩根士丹利以及大學授課的職務,對他來說絕對是一項挑戰。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在美國確定調高發債上限之際,標準普爾突然宣布調低美國AAA評級。羅奇指,近日的市場調整其實已反映了對美國評級下調的預期,所以降級對環球資產價格的影響只會是短暫。而上周環球股市重創,恒指一度跌逾1,200點。羅奇稱,環球股市急挫,緣於市場憂慮大部分成熟市場陷入經濟衰退,目前所看,主要成熟市場陷雙底衰退的機會率是一半一半,在疲弱的經濟下股市往往難以反彈。
對於金融圈,或許他仍難捨難離。早在七二年,羅奇已加入美國聯儲局擔任研究員,翌年卻經歷七三年石油危機,油價由七三年每桶約3美元,飆升至七四年超過13美元,市場陷恐慌,道指在七三及七四年的兩年間跌逾44%。近年的經濟危機如科技股泡沫爆破以至令人觸目驚心的金融海嘯,均觸動股市神經。羅奇回想,每次金融危機都令市場搖晃欲墜,但觸發的事件都是史無前例的,令人們難避過一劫。回憶過去,一場由次按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曾令他憂心忡忡,亦沒想到最後會掀起大波,對他而言是從未嘗過的一場噩夢。
然而,一場又一場的金融危機過後,最令他深刻的是美國貨幣政策的失敗。他稱:「七十至八十年代初,美聯儲局不僅落錯注,容忍通脹急升至難以控制的局面,亦解決不了之後滯脹的殘局。到九十年代尾至二○○○年初,聯儲局運用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卻導致○七及○八年出現資產及信貸泡沫,整個金融系統也幾乎被拖垮了,但聯儲局卻太快慶祝危機的結束。在美國金融及經濟穩定未有擺平下,系統危機其實依舊存在,至今日仍然明顯!」
近日美國發債上限最終得以調高,市場暫鬆了一口氣。羅奇卻提醒,雖然美國避開了這個違約炸彈,但美國正經歷第二輪的「增長恐慌」,政策制訂者需要更具創意,推出合適的措施以應付獨特的問題。QE1(首輪量化寬鬆貨幣措施)的確成功遏止金融危機蔓延,但當美國經歷近年首輪「增長恐慌」時,美國推出的QE2已未能刺激實體經濟及改善失業率,相信就算QE3出爐也注定失敗。
一場金融海嘯亦同時凸顯歐洲經濟「弱不禁風」。羅奇強調,現時歐洲所經歷的是信貸危機,而非流動性危機,但過度借貸問題拖得愈長,蔓延的風險愈大,下一個受累的可能是西班牙。
他慨嘆,歐洲經濟的結構問題在於競爭力及年輕人高失業率等,西班牙的年輕人失業率達43%,政府亦缺乏財政預算紀律。這個信貸危機正對歐洲造成頗大的威脅,離結束日子仍漫長。
不過,他深信歐元不會解體,因站在政治層面上,歐盟會努力維繫歐元。惟歐洲信貸危機經歷得愈長,對歐元造成的壓力便愈大,債務重組實不可拖。
大師之言實不可忽視。在○五年,當美國次按問題仍未衍生,他已預告美國的低息環境更引發更大的住宅樓市泡沫。結果這場泡沫成為次按危機的導火線,金融海嘯隨後席捲全球。
姓名:羅奇(Stephen S. Roach)
現職: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教授
學歷: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經濟系學士
美國紐約大學經濟系博士
資歷:1972 成為美國聯儲局研究員
1979 於紐約Morgan Guaranty Trust Co.擔任副總裁
1982 加入摩根士丹利負責經濟研究
1991 升任首席經濟學家
2007 升任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
2010 轉任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