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債上限「D-Day」迫在眉睫,但國會與華府談判遲遲未能打破僵局,儘管債務違約對金融系統的衝擊仍是未知之數,惟當地企業、金融機構及州政府已不得不作出最壞打算,紛紛採取防守性策略,包括增加流動資金或擴大備用信貸金額,以至押後重大投資決定及招聘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巴克萊資本策略員阿巴特指,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已避開買入八月四日及十日的高危日子到期的一個月國庫票據,而為應付贖回,只投資政府票據的基金更把一周內可變現的資產比率,由三月底的48%上調至68%。
花旗指出,持有3,380億美元美債的貨幣市場基金正縮減放貸金額及限期,扭曲了短期借貸市場,或導致依賴回購利率市場作短期融資的銀行借貸成本上升。故銀行正增加流動性及增持現金。
商界方面,鑑於○八年雷曼兄弟破產後造成短期信貸市場混亂,不少企業現時已積存較往常多的手頭現金。通用電氣(GE)財務總監謝林坦言,預留充足的流動資金是應對不明朗前景的最主要保障。
德意志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師拉沃拿表示,美債風暴令企業有新藉口「放軟手腳」,對加快招聘躊躇不前,甚至對資本開支前景採取十分保守態度。福特汽車財務總監布思表示,未來局勢發展會改變經濟前景,而復甦步伐會影響公司的營運策略。
事實上,金融專業人士協會(AFP)最近進行調查顯示,305名受訪財務部門高層中,一半認為若提限死線過後仍未達成共識,將對公司融資及短期投資策略產生負面影響,一半又表示計劃採取防守性措施如凍結招聘、削減資本開支,以及提取備用信貸以增加現金。該調查又顯示,四分之一受訪企業甚至會拋售部分手持美債。
至於財政緊絀的美國地方政府亦作部署,其中加州周二成功從8家金融機構取得54億美元貸款,馬里蘭州亦尋求類似但較小規模的緊急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