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美債危機防備不足

現在距離美國發債提限的「死線」只剩約一星期,投資市場開始感到不安,環球股市普遍偏軟,金價再創新高,但總體來說仍未出現大恐慌,因為投資者認定美國朝野必能理性面對這場危機,在最後關頭達成協議。目前的情況有點像當年在超豪郵輪鐵達尼號上的乘客,深信這是一艘「永不沉沒」的巨輪,結果很多人葬身大海。所以無論信心有多大,也不應對可能爆發的巨大風險視若無睹。

美國能否在死線前提高發債上限,避過技術性違約,可能性確實愈來愈低。不過,就算白宮與國會真的能取得共識,美債被降低信貸評級的機會非常大。正如債王格羅斯的手下埃利安所說,這場政治鬧劇已經永久地損害了美國的信譽,三條A的最高信貸評級真是岌岌可危。事實上,無論美債是違約抑或降級,一些基本價值觀都會被徹底顛覆,導致市場動盪。

首先,美國國債孳息肯定顯著上升,即時推高借貸成本。在當前的脆弱經濟環境底下,相信沒有哪個地方可以輕鬆面對利率大幅抽高,不論是短期或長期利率也好,美國人必定身受其害,個人及政府均需要為負債承擔更多利息。由於世界各地很多企業銀團貸款,均是以美國國債利率為計息基準,再加上一個風險溢價,因此也會直接或間接拉高全球的借貸利率,對經濟造成損害,對股市十分不利。

其次,美國國債是全球規模最大及流通性最高的政府債券,經常被金融業拿來作為抵押品,就連香港金管局也接受銀行拿美國國債到貼現窗借錢周轉。一旦美債違約或降級,債券價值便會縮水,屆時如不增加抵押品便只能借少一些,對信貸市場影響很大。還有很多合成衍生工具發行商,均以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以滿足監管要求,當抵押品「貶值」,同樣會衝擊股市及衍生工具市場。

第三,眾多資產計價或估值模式,均牽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一般是以美國國債利率為基準。不難想像,經歷今次事件後,很難再說美債是完全無風險,將會造成估值混亂,資產價格變得很不穩定。道理很簡單,當無風險利率的假設有變,一座物業的市值,或一家企業的股價,便隨時由「合理」變成「物非所值」,這絕非杞人憂天,可能很快便會發生。

事實上,部分投資者確實對美債及美元的信心動搖,轉揸黃金等貴金屬及瑞郎避險,但規模有限,投資市場仍然普遍未有把相關風險因素計入資產價格之內,似乎深信美債違約或降級是不可思議及不會發生。這便令人擔心,因為愈是沒有準備,一旦噩夢成真,調整幅度便愈驚人,所以還是一句:「有美好的預期無壞,有最壞的打算亦是必須。」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