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狂砌中資股 美證交會是幫兇

由美國中資股誠信危機蔓延過來的港股洗倉潮,一浪接一浪,無論是國企或民企,都有可能成為狙擊目標。美國傳媒報道這個「捉鬼遊戲」令一些專門發掘問題公司的調查機構生意興隆,多到應接不暇,洗倉潮看來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市場的直觀感覺是對沖基金大鱷嗜血成性、唯恐天下不亂。不過,所謂物先腐而後蟲生,要負起最終責任的肯定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有美國對沖基金主管形容,沽空問題中資股賺錢,就像水桶內打魚一樣輕而易舉。從好的方面看,這是市場力量發揮監管作用,亦是大鱷把沽空圖利美化為替天行道的堂皇理由。其實,市場向來有一批獨立研究公司及分析員,專從帳目及經營狀況入手,查找問題上市公司,然後把研究報告出售或自行沽空,並非新鮮事,美國多宗上市公司世紀大騙案,正是這樣被揭發。

不過,在冠冕堂皇背後,不應忽略由此造成的溢出效應。有問題的上市公司固然應該被市場唾棄,但在草木皆兵底下,很多沒有問題的公司也被牽連,就算最終還以清白,亦元氣大傷。不問因由便跳船的豈止散戶,大型基金何嘗不是呢?當然,市場汰弱留強必然會有犧牲,問題是「受罰」的往往不是問題上市公司的老闆及協助上市的人,因為他們可輕易脫身,最傷的反而是普羅投資者,實在不公平。

美國股市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監管上市公司的法規更被形容為史上最嚴,令很多企業望而生畏,寧願放棄上市也不想硬闖關。可惜前門固若金湯,後面則大開中門,對被稱為「後門上市」的借殼活動監管不嚴,在帳目會計、盡職審查方面漏洞百出,令人有機可乘。由此類推,問題上市公司肯定不限於中資,只是中資乘着「中國熱」更易搭順風車。

在港股市場,有較長股齡的投資者對於「後門上市」應該不陌生,借殼曾是非常普遍的上市捷徑,結果出現很多糊塗帳,違規問題時有所聞。監管機構早在二○○四年已修改法例,加強規管借殼或反向收購,除了引入更嚴格的財務指標之外,甚至會被視作新上市來處理。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證交會落後於形勢,對安排借殼的投資銀行,負責核數的會計師,以及負責包銷的券商,明顯監管不力。

有誠信問題的公司能夠輕鬆借殼,背後一眾專業人士自然被視為共犯結構的一部分,美國投資者向來以集體訴訟聞名,相信今次有排告,但同樣要被放入被告欄的,肯定應包括美國證交會。如果一早把好上市關卡,嚴刑向保薦人、核數師及包銷商問責,那些研究機構及基金大鱷便不可能像現在隨心所欲瘋狂捉鬼,洗倉潮也不會一浪接一浪,殃及無辜。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