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三季度,金融市場迎接自二○○八年開始,美國兩輪量化寬鬆(QE)結束,對投資市場造成的微妙改變,可說是後QE2時代。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六月廿一、廿二日一連兩日的議息會議會後聲明中,重申購買6,000億美元政府債券的二輪量寬,以壓低利率圖為市場提供充裕流動性的行動,將會如期完成歷史任務。
毫無疑問,近期市場都對QE2的效果感到失望,未達到聯儲局振興經濟創造就業的原意,市場利率低企的確令企業及市民借貸成本下降,但經濟前景信心不足,銀行體系內空有龐大流動性,但貸款需求低下,回顧去年推出QE2至今,美國經濟增長勢頭,比推出QE2之初更為疲弱,第一季經濟增長收窄至1.8%,聯儲局把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3.1至3.3%,下調至2.7至2.9%。就業市場方面,企業在人手招聘上流於審慎,新增職位持續偏低,就業市場持續疲弱,失業率企穩9%樓上,樓市持續低迷,樓價第二季開始正醞釀第二波跌浪的迹象。
儘管聯儲局承諾超低利率會維持一段長時間,但金融市場早就開始為美國退出QE2,流動性減少做好準備,炒家新一輪「去槓桿化」,最明顯是商品價格由強轉弱,紐約期油四月底逼近每桶114美元,到六月下旬已輾轉回落近兩成,回到92美元水平,有色金屬市場亦有類似的高位調整,銅價及銀價大幅從高位回落,美股亦由五月份海嘯後高位出現調整。
滙豐研究部編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六月份初值50.1,比五月終值51.6大幅回落,創下去年七月最低點;指數高於50,代表製造業在擴張期,低於50則意味進入收緊階段,分析認為日本地震影響製造業供應鏈,加上歐美經濟復甦緩慢,人行的緊縮政策,對中國製造業經濟構成不明朗因素。然而,危中有機,美國提供龐大的流動性,牽動新興市場資產價格泡沫形成,是中國採取緊縮政策的催化劑。
今年五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已升至5.5%,人民銀行為應付通脹失控風險,今年開始六度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圖令通脹降溫,連同六月十四日公布的一次0.5%,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升至21.5%的歷史新高,在嚴格限制信貸增長,中央的保障房及四萬億人民幣基建陸續需要資金投入之下,第二季不少企業遇到融資困難,地下錢莊以過百厘年息貸給中小企的新聞屢見不鮮,金融市場都期待美國量化寬鬆結束,可紓緩流動性在新興市場肆虐的連鎖效應,中國消費物價指數(CPI)有機會在六、七月見頂,人行壓抑通脹預期的工作,有機會在第三季完成,資金緊絀得以緩解,第三季有可能會是內地經濟以及股市弱勢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