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推土地無壞 最忌忽多忽少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進一步拋離九七,逼得政府再次急急出招。發展局昨天公布在下一季主動推出八幅住宅地皮拍賣或招標,可建六千個單位,比今季多一倍。金管局亦配合再收緊按揭成數,並且首度向「疑似內地買家」開刀,實行限貸。兩路進攻的背後,依然是從供應及需求入手,當中又以大量增加供應為重頭戲,實行玩鋪勁!

綜觀這八幅住宅地皮,看似大堆頭,實際有頗多局限,屬於大項目的只有將軍澳一幅有單位數量限制的所謂「限量地」,以及西鐵南昌站上蓋,提供中小型單位為主,餘下的則幾近全屬專供發展豪宅的低密度地皮。這樣的部署明顯有政治考慮,一方面要滿足外來買家對豪宅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想擺平市民對「上車難」的怨氣,中產的需要被放在最後面。

雖然土地供應增多,但從買地到物業建成往往要幾年時間,會否又是遠水難救近火呢?今次或許有不同。土地供應對樓價的引導作用不難明白,現在大量推出地皮,意味着將來有更多住宅單位應市,不但會影響幾年後的樓價,發展商現在明白到新供應陸續有來,也會加快推售手上的樓盤,先行減磅套現,用來買地,理論上長短期的供應均會增加。由於今下兩季推出的地皮涉及的新供應高達九千伙,對樓價的影響相信會較快顯現出來。

政府除了多推地皮從增加供應來引導樓價之外,亦不忘以限制需求來加大政策力度,方法就是由金管局出面收緊按揭成數,買家必須有更多首期才能置業,例如買一千萬至千二萬元的住宅只可借五成,七百萬至一千萬元的單位只可借六成,如果計及貸款上限,按揭成數將會更低,購買力變相被削弱。

不過,今次收緊按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財金官員一邊說不宜對買家的身份設限,一邊又向收入主要來自外地的買家限貸,真是不湯不水,唔知想點?另一方面,現時買一個絕對談不上屬豪宅的中型單位,動輒也要接近一千萬元,主力收緊這方面的按揭,實際上是集中向中產階層開刀,與推地忽視中產的需要如出一轍。

今次大量增推地皮,並且同步收緊按揭,毫無疑問是想製造未來供應更多的預期,奉勸有意置業的人等一等再買也未遲。可惜每季公布一次推地安排,變成今季不知下季事,怎能形成長遠預期呢?此外,首次推出的「限量地」,限制的是單位數量而非面積,不知道大中小單位實際供應量,怎能讓不同需要的買家放心?財金官員想多留一些彈性隨時變招,卻會令土地供應時多時少,眼見樓價上升便像今次一樣大量推地,勢色不對時又可能零推地,長此下去會令樓市像鐘擺一樣,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