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板推行如箭在弦,內地媒體昨引述消息稱,為保證國際板運行的純正血統,監管當局已確定,首批國際板上市公司將以純外資公司為優先,發行價格或將參考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價格,折算成人民幣後進行掛牌交易。有投行人士估計,國際板市場有望上半年獲批,最快在十月份出現首家公司掛牌上市。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有關「離推出國際板愈來愈近」的表態,令國際板再成市場焦點。
《經濟觀察報》報道,在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為人民幣國際化及緩解外匯儲備壓力,中央高層已要求加緊推進國際板的籌備工作。接近中證監系統的消息稱,相關政策法規的徵求意見稿或在七、八月份出爐。
雖然早前有傳中移(00941)等紅籌公司可能率先回歸,但《財新網》昨引述接近制度設計者稱,為保證國際板運行的純正血統,對首批國際板公司有更為嚴格的要求,登陸者將以純外資公司為優先。由於創業板推出初期,發行價格高企令企業獲得大量超募資金,引發市場惡評一片,目前監管層考慮在國際板企業發行價格上,或參考在境外市場一定時間內的平均價格,折算成人民幣後的價格進行掛牌交易,但具體如何操作,還在討論過程中。
瑞銀證券早前將可能在國際板上市的外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寶潔、可口可樂等在內地有業務的外國公司;第二類是滙控(00005)等香港藍籌股;第三類則是中移、中海油(00883)等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有投行高層認為,國際板可能在上半年獲批推出,最快十月份有第一家公司掛牌。
高盛昨發布報告指出,國際板主要將集中在紅籌股、恒生指數成分股和重要的跨國公司股等三類股票上,預計上市准入要求將比目前的A股更加靈活。該行稱,假設年底前有三至四家企業在國際板上市,料融資總規模會達到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於預計的4,700億元非國際板IPO融資規模和總計8,400億元的股權融資規模,對流動性潛在影響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