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禍不單行,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即將收爐之際,希臘及意大利分別被評級機構降級及列為前景負面,令歐債危機進一步升溫。此外,被視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中國,剛公布的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預覽指數,降至十個月最低。負面消息排山倒海,昨天從亞洲交易時段開始,環球股市便排隊插水,美元、美債及金價則呈強,股諺說的「五窮」又一次應驗,踏入六月,難道真的是大限將至?
港股昨天暴瀉超過百分之二,市場傳出有內地炒家周轉不靈被斬倉,是耶非耶,只有當事人才清楚。不過,恒指從去年低位反彈,至今仍有近兩成升幅,六月大限當前,大戶就算毋須斬倉,先行沽貨鎖定利潤再謀定後動亦很正常。觀乎昨天遭洗倉的不乏基金至愛的大藍籌,加上成交未見爆升,反映低位缺乏承接力,顯然是「避險」(risk off)心態主宰一切。
這樣的市況確實有些似曾相識,與去年五月的經歷如出一轍。當時歐債危機陷於水深火熱,就算希臘已確定獲救,其他歐豬國家依然危危乎,拖累歐元曾跌穿一點二美元。中國同期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亦拾級而下,經濟硬着陸恐慌與日俱增。香港及歐美股市在去年四月見頂後,踏入五月便輾轉向下,美元、美債及黃金成為資金避難所,直至聯儲局在八月尾放風將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市況才逆轉。今次是否一樣,便要看壞事會否變好。
事實上,希臘去年成功避過債務違約,不少意見已認定只是把問題拖延,欠別人的錢遲早要還,違約只是時間問題,這正是希臘近日被評級機構狠狠降級的原因。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在半推半就底下,最後還是拿出方案打救希臘,避免歐元區解體,相信今次也不會例外,問題在於這會否又是權宜之計?抑或有新人事新作風,可找到一勞永逸的化解債務危機方案呢?
如果說歐債危機只是歐洲的問題,那麼中國經濟降溫肯定是影響全球的頭等大事。中國增長減速,進口需求便會跟着減少,難怪國際石油、基本金屬及原材料價應聲下跌。不過,正如負責編製採購經理指數的滙豐專家指出,中國政府的政策着力點仍然是對抗通脹,相信未來會維持緊縮,結果會否真的如他的樂觀預期一樣,沒必要擔心經濟硬着陸呢?
股市大戶急於靠邊站,近因毫無疑問是歐洲及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遠因則肯定是美國在六月結束量化寬鬆,水源被關上,自然難再玩下去。不過,如果歐債危機未能徹底解決,而中國經濟減速又超過預期,聯儲局像去年一樣,掉頭放水並非不可能。由於港股同時受到歐美及中國兩大陣營影響,夾在中間插得特別深,惟望捱過五窮六絕,等待七月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