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貨計時彈 早拆可免爆大鑊

國際商品周四晚上演「大屠殺」,市場為此尋找種種理由解釋:包括經濟數據欠佳引發增長放緩憂慮、拉登斃命消減地緣緊張、交易所調高保證金比率、大鱷沽空期銀、美國下月底將結束量化寬鬆政策、甚至高頻交易作祟等。無論如何剖析,金融市場很多時沒有道理可言,正如一年前的同一天,道指突然急瀉千點並無死因,而商品市場去年至今的暴升,也不可理喻,商品期貨早由投機者所主宰,只嘆大戶對賭、殺錯良民,但積極的意義是,商品泡沫早日爆破,對防止通脹威脅,有百利而無一害。

商品期權市場殺得天昏地暗,這邊廂,以索羅斯為首之對沖基金狂沽;那邊廂「賺錢之神」普爾遜為貴金屬護航,預測金價未來三年可升至每安士四千美元以上;國際油價亦有專家唱好,料可升至超過二百美元,散戶聞之不禁意亂情迷。港交所亦研究開發商品期貨,欲投入到「商品狂潮」當中。

物極必反,道理人所皆知,但投資者往往當局者迷,正如美元連跌五個月後,不會無止境跌下去,美元反彈、商品下跌早已孕育形成,小者掀震盪效應,大者為風暴橫掃。白銀大跌成為市場聚焦,殊不知棉花和白糖已靜悄悄從高位下滑了三成以上。如非日本地震催生日圓印鈔機再度開動,商品牛市可能早已結束,結果原油和黃金接力,最後由白銀推向最高潮。

商品狂潮不得不由量化寬鬆和利差交易說起,沒有熱錢氾濫和超低息環境,如同陽光和水分般催化,商品不會茁壯成長。美元、債券爭相貶值,資金無處可逃,商品ETF向投資者大開方便之門,匯聚形成現在的種種惡果。

當然,好友仍認為,今次只屬短期逆轉,美元會繼續維持弱勢,聯儲局還未準備撤資,美國加息尚且遙遠,一次的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回升或屬偶然性,但「非理性繁榮」與「理性回歸」產生衝突的時候,風險正逐步積累,投機者終須飽食遠颺,熱錢一旦流走,崩潰或一發不可收拾。

商品價格不排除短線反彈的可能性,但中長線主要視乎供需,市場需求是最顯淺的推升商品價格藉口,惟經濟增長遠遠追不上商品攀升的速度,何況中國、印度等多國不斷收緊貨幣供應,美國量化寬鬆結束在即,商品何以能只升不跌?炒家不會留守至最後一刻才鳴金收兵,當眾人還在貪婪的時候,「轉角」或已在無聲息下臨近。

商品價格狂升暴瀉不但是炒家的生死決戰,亦嚴重影響民生,工業生產惟有盡量降低原材料庫存,中國因煤價過高而鬧電荒,升斗市民被通脹壓得喘不過氣,當蒜、豆、薑等也可成炒賣對象時,泡沫計時炸彈就在不知不覺之間倒數,早拆勝於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