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於其發表的《環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本港樓市出現深度調整風險上升後,港府再突然出招增加土地供應,明顯是希望壓抑樓價的升幅。
多位本港學者亦認為,政府是次做法目的是試圖向外傳達一個訊息,就是本港樓市的供應正逐步走向平衡,惟此舉與當年的「八萬五」有根本上的分別,而措施亦不致為本港樓市,帶來即時下跌的風險。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港府今次做法很大回應了社會以至政黨指摘政府不願意增加土地供應的批評,惟他指出,吸納了當年「八萬五」的慘痛經驗,相信港府亦早已明白,過多或過少的房屋供應,只會使樓市大起大落,而且不利經濟發展,所以港府所做其實只是希望阻止樓價不合理地上升,而非要在短時間內使樓價下滑。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亦認為,港府逐季預先公布賣地計劃,是希望向市場發放樓宇供應轉趨平衡的訊號,從以改變置業者仍要長期「餓樓」的錯誤想法,事實上港府早前公布置安心計劃,同樣是希望改變初次置業者趕上車買樓的心態。
城市大學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則指,從調控樓市的角度來看,一次過推多幅土地拍賣只能起治標的作用,若要治本,港府亦需在限制外資來港炒樓,以及整體房屋政策上作配合,惟從增加長遠供應角度來說,今次的措施亦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