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道鄰近跑馬地區,屬港島傳統豪宅街道之一,依山而行,連接多個豪宅地段如大坑、渣甸山、跑馬地及黃泥涌峽。大坑道豪宅林立,除深具貴氣外,更有多幢歷史建築,如虎豹別墅及聖馬利亞堂等,最為港人熟悉的傳統活動舞火龍,亦源於大坑區。
位於大坑道10號的Y.I.前身為新法書院,由於地盤面積細,故改建成單幢物業。Y.I.設計基座特高,令8樓以上均可享海景,當中B單位大廳可望海景,A單位則主人房可望海景。單位樓底有約10呎高,新盤中屬罕見。Y.I.外形設計獨特,甚具Cyber味。物業以1梯2至3伙設計,住宅則由7樓起,29至33樓為相連單位,最細單位為C室,面積706方呎,大單位則為1,176方呎,相連戶為1,420方呎。
香港置業高級營業經理賴劍浩指,現時Y.I呎價約11,000元,大廳望海景的單位呎價需12,000元。
Y.I.
地址:大坑道10號
樓齡:10年
物業座數:1座
單位總數:70個
光明臺為大坑道名牌豪宅,前身為一所佛教修院及兩座平房,於九十年代被新世界收購統一業權,重建後成為兩座45層高的光明臺。光明臺總共有704個單位,最高層為複式單位,分層單位面積由696方呎至1,300方呎,大部分單位可享維港海景景觀。
港置賴劍浩指出,光明臺1座A及B室、2座C及D室的高層單位可享海景,而低層兩房單位每呎叫價約9,000元,惟其中一個凶宅單位現時連租約以730萬放盤,呎價僅約8,000元。
光明臺
地址:大坑道5號
樓齡:18年
物業座數:2座
單位總數:704個
以部分虎豹別墅用地重建而成的名門,位於大坑徑23號。名門共有4座物業,為香港首個鋪有可變色光纖外牆的住宅物業。○七年入伙,因設計為1梯1伙或2伙,且多屬大單位,故屋苑僅提供371個單位。美聯區域經理武劼表示,名門三月份錄約兩宗成交,平均呎價約15,000元,而名門一向最受歡迎的單位為1、2座的1,542及1,912的大三房單位,因中層已可望開揚景觀,高於20層更可望維園及維港海景。現時屋苑有約40餘個放盤,最低入場費需1,700萬元。
名門
地址:大坑徑23號
樓齡:5年
物業座數:4座
單位總數:371個
上林前身為麗星樓,位於大坑道11號,○四年由香港置地完成收購,並於年底引用剛通過的土地條例強制將麗星樓推出拍賣,以統一業權。置地及後將麗星樓重建為上林,提供270個單位,其中超過170個單位需保留予麗星樓原業主,因此可供出售的單位不足100個,於去年開售時頂層呎價更逾4萬元,其餘單位成交呎價則由1.8萬元至2萬餘元不等。
上林
地址:大坑道11號
樓齡:2年
物業座數:2座
單位總數:270個
大坑原屬港島村落,已有過百年歷史,而昔日的海岸線實為今日的銅鑼灣道,早年有一大坑由畢拿山流經大坑一帶再流入維港,故大坑因而得名。每年中秋節,大坑均會舉辦舞火龍活動,由來已有過百年歷史,相傳1880年8月,有村民死於瘟疫,後來有村民於中秋節舞動火龍及點放鞭炮,瘟疫便消失,於是大坑居民每年中秋節均舉行舞火龍活動,近年港府更向國家文化部申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薄扶林村亦為港島另一舉辦舞火龍活動的村落。
大坑道具歷史價值及特色的建築,除虎豹別墅外,還有位於大坑道2A號的聖公會聖馬利亞堂,於一九一一年建立,屬港島僅存糅合中國特色及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教堂,現時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聖馬利亞堂前身為晏氏棲留院的小禮拜堂,主要收容無依婦女,隨着人口東遷而令會友增加,小禮拜堂亦陸續擴建。由於三十年代中國教會倡議教會本地化,故禮拜堂設計採用中國古典建築風格,正面外牆仿照中國宮廷設計,紅色圓柱及門口的長石梯,均有中國宮廷氣派;而內部則採用西方傳統教堂設計,可謂中西合璧建築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