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金融股或再現集資潮,繼民行(01988)棄增發A股,改為增發H股後,平保(02318)亦作出類似融資方案,分析指部分金融股A股股價長期跑輸H股,令A+H股同時集資有難度,預期第二波集資潮將偏重H股,當中包括中信行(00998)已公布總值2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供股計劃,料對本地資本市場構成一定壓力。據統計,截至三月中,已公布的來港融資計劃已逾千億元。
為符合內地監管要求,內銀股及內保股相繼向市場抽水,但有投行人士指出,部分內地金融股H股價遠較A股價有太大溢價,令這些公司難以同時在A+H市場進行集資,因為在釐定配售或供股價時,極易為A股股東反對,民行A+H供股計劃遇挫便是明顯例子,故要一如去年內銀三大行般,A+H股齊齊供股的情況恐難再現,未來內銀融資將偏重H股市場。
以早前平保計劃配售2.72億股新H股為例,每股作價71.5港元,雖然較停牌前的H股股價81.7港元有約12.48%折讓,但是與當時A股報50.86元比較,仍有相當大的溢價,計及匯率因素,作價有逾一成半的溢價。
除定價因素,所需程序亦影響集資的方式。投行人士指,定向配股相比公開配股更快捷,對集資需要較急的內地金融股較具吸引力,儘管這容易引起市場質疑。
事實上,上月民行便為集資事宜急忙「轉軚」,一月初時該行本計劃以定向配股方式,以每股最少4.57元,配發47億A股予7名指定投資者,但至上月底便改為H股供股,以及發行A股可轉債。
民行副行長趙品璋曾表示,不採用A+H供股方式集資,是考慮到避免供股折扣過低、部分股東權益受損及股權結構分散的問題。
至於在港發人債,則要視乎集資的目的,假如只為增加資本充足比率,則相對可行;否則用作在內地的業務擴充,則要為資金往返本港及內地而煩惱。
內銀在新增貸款仍然強勁下,要就符合資本充足率要求而努力,工行(01398)、中行(03988)、建行(00939)等內銀,便在過去一年半以來完成供股集資,部分內銀更加宣布今年在港發行不多於100億元的人債,為第二波集資潮作出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