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核電裝置洩漏輻射,比幾日前發生的地震及海嘯,更加震動投資市場。一時的恐慌拋售,幾近所有市場皆見,中港兩地股市亦不例外。核震盪無情驅走早前對日本重建的憧憬,足以證明核震甚於地震,因為它的危害和影響,更為超出地震只對日本本土發生禍害的影響。核電─這個廣泛存在卻深存爭議的能源,再一次走到發展的十字路口,而且成為主要經濟體面對的難題,包括中國。
在福島核電事故前,內地分析的主流意見,都不認為日本地震有甚麼大影響,甚至福島洩漏的輻射,也到不了中國地域,但是現在引發的核電恐慌情緒,與福島事故前已非一樣。關乎核電的爭議重新浮上水面,當歐美對核電可能停一停、諗一諗時,中國核電官員表明繼續發展核電的決心,但這個訊息背後,並不意味民眾已去除恐懼感,全力支持當局的決心。
目前全球一百五十五座核反應堆中,將近半數位於中國,作為解決能源短缺的出路,核電成為中國倚重的新興產業。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能源一直是中國發展經濟的困擾,儘管長期累積的財富儲備,支撐中國滿世界找石油資源及買油,但始終沒有安全的供應源,可滿足不斷膨脹的需求,核電被當作清潔能源(只要不洩漏輻射污染)選為最重要的替代。像印度等謀求工業化的亞洲經濟體,都有同樣的需求。
市場相信,由福島引發的「核震」,未必能改變日本對核電依賴,重建佔其三分之一電力需求的核電,是資源匱乏的日本,沒有更多選擇的必然取向。但福島事故暴露日本核電設施的落伍,安全性存疑,即使依賴核電,也要重整核電產業的舊河山,大規模地更新換代。而日本短中期缺電的狀況,可能需尋求熱電、煤電替代,將對全球資源需求形成一波衝擊,中國正在這波衝擊範圍內。
能源資源已處於昂貴水平,對於亞洲包括中國的經濟體,除了成本的金融含義,能源漲價又有通脹動力的含義。國家領導人說通脹像老虎,放出來就很難關回去。應對通脹成為中央當務之急,最頭痛的事,偏偏世事多煩難,產油區動亂未已,油價催漲動力十足;日本地震搞出核電崩圍,再添一重推力,石油、煤炭連帶天然氣,將成大規模重建首先爭奪的對象。核震因此為通脹虎添翼,是對中國最強的輻射。
此外,日本海外開發基金在東南亞參與的項目,包括不少地熱發電站和煤炭火電站,一旦因今次震災取消或延遲,首先救助日本國內,則以亞洲整體計算的能源短缺更加嚴重,開發成本更為推高。日本「核震」牽出的全球能源變局,成為對沖重建商機憧憬的因素,在投資市場由震動冷靜下來後,才可望有較明朗的走向,總之「核震」利淡已是既定不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