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聯手商務部醞釀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促進法,打算大幅放寬企業境外投資限制,為企業「出海」提供便利,結束國家層面未有相關完整法律的歷史,亦令企業有法可依。政府機構加快做工作的動力,顯然來自資金排洪緊迫,法律、行政齊來護航,顯示鼓勵、推動的高姿態。然而,中國「開閘」企業出海高姿態,可能是自家一頭熱,海外接納中國企業很低姿態。
自○五年中海油被迫撤購優尼科以來,多宗大型收購皆不成事。近年再遭美國阻止收購的華為公司,已經是一再被阻於歐美門外,甚至出資五千萬鎊助倫敦地鐵鋪手機網絡,作為舉辦奧運的賀禮都被英國拒絕,與美國阻止收購的理由一樣,基於「國家安全」。所謂「國家安全」,與其說是理由,還不如說是藉口,要害其實是行業保護。行業保護,說到底是歐美對其國內的壟斷資本,產業地盤不容侵佔的維護,明瞭這層利害,中國應知其難所在,罕有得勝的機緣。
企業出海碰壁的居多,頗有愈急於「出海」愈不順遂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一邊是中國企業急於「出海」,另一邊卻是外資急於湧入「開疆闢土」。內地因水浸而促使企業出走,外資是因市場潛質湧入,正路理應是資金向具潛質市場走,但內企態度是反過來,內地資金放着具潛質市場不去開拓,寧願「出海」碰到鼻青眼腫,政策更多加鼓勵,是不是用錯力?難道真是隔鄰屋飯香,外國月亮圓些?
中國只顧「出海」,忘掉「家務」,以往不乏慘痛經驗。內地的政府和企業,對自家市場有甚麼深度、有甚麼潛力不加研究,忽然有一天發現,黃豆市場被外資徹底壟斷、控制住定價權了;忽然有一天發現,養豬業也被外資大鱷包抄合圍,玩於股掌。實在叫人不能無動於衷,試想,農業大國說甚麼「民以食為天」千年管治智慧,竟然出現農業營銷控權旁落的險象。如此人家當寶自家當草的「遠視眼」,是精明還是蠢笨,用得着費心思評判嗎?
就在大幅放寬企業境外投資限制之前不久,有消息披露,有外資基金打算進入內地,引入外國經驗拓展安老服務,根據國情人口結構呈現4+2+1的特點,亦即(四個老人)加(一對夫婦)加(一個小孩),安老服務的需求很大,而當前恰恰有關服務匱乏,有老人恐怕直到仙遊都未輪到宿位,這個商機為甚麼要等外資來開發?是缺資金、缺人力嗎?顯然不是。無心經營自家市場,眼盯着外國月亮,空喊擴內需,難道政策不怕跑偏了嗎?
Money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