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進口戰略 考起政策配套

每逢「兩會」總有政策建言登國家議事堂,今年亦不會例外。曾在體制內任高官的政協委員倡議,調整進口政策,包括減免關稅,鼓勵奢侈品進口,實施強化進口的戰略。事實上,強化進口作為國家戰略早有定案,倡議不過是細化措施,像減免關稅鼓勵奢侈品進口,只是當局該做而未做的一樁,也就凸顯了自詡大國的中國管治,政策措施慢於形勢的慣性。

其實早年中國已訂下「大進大出」的外貿大計,成為嚴肅的國家戰略,今天回看,戰略仍大致停留紙上,「大出」放緩、「大進」未現,最近幾月才初呈進口增幅強於出口。當初主旨是貿易平衡,如今這仍然是戰略目標之一,但國際進逼的形勢明顯強於以往,唱慢板已不合時宜,然而,利益的牽扯亦日益複雜,鼓勵進口雖刻不容緩,但政策配套已倍加困難。

其一,鼓勵進口不能排斥出口。國家明確的目標,鼓勵進口不是以壓縮出口為代價,而是要在保住出口的勢頭,努力去增加進口。道理很簡單,就是內地保就業的考量,政策不能擴進口為境外加飯碗的同時,打破境內的飯碗。然而,即使政策有明確的平衡意圖,但還會受制於兩條:一是地方政府能平衡執行國家戰略,這恐怕有疑問;二是能進口內地需要的,而不是為增進口而進口不需要的,恐怕也有疑問,因為許多中國需要的,外國硬是不賣給你。

中國需要外國的技術和設備,屬於敏感的採購,外國不賣。即使像奢侈品那樣的日常商品,外國廠商也未必賣:一來新貨入內地,恐防迅即被翻版造假,二來進入內地消費者也未必放心買。像現在般境外奢侈品、名牌貨「不二家」,坐等內地民眾蜂擁上門,根本毋須奔忙。要增進口主動權不在自己手,減奢侈品進口稅,又未知能否如願引入貨品,作為政策平衡,是否要對內地同業實施減稅或補貼亦要綢繆。

其二,匯率政策須謹慎因應配套。可以放手進口的,惟有大宗商品及原材料,涉及大筆支出,就此難免有匯率配合的考慮。人民幣升值有利進口,但升值的幅度多大,既能有利進口,又不致於過分打擊出口,有賴政策拿捏。中銀監主席劉明康曾預期,今後出現單邊升值趨勢。匯率怎麼走,成為進口與出口最核心的政策平衡,像○八年那樣的不顧後果升值,塌掉出口半邊天的蠢事,不能再上演。

國家商務部部長陳德銘預計,進口增長目標是未來五年翻一番。對這個宏大的目標,如果不是放空炮,當局至少要有兩方面準備:一則最好這是中國市場能吸收、可消化的進口量;二則持續龐大地進口外國商品,勢令內地物價水平不斷推上新台階,民眾的購買力必須跟上這個趨勢。當局對此如無收入分配政策配合,勢必招致大局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