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炒股首超港客

港交所(00388)最新調查顯示,由○九年十月至去年九月期間,外地投資者交易比例首度超越本地投資者,佔市場總成交額增加至46%,交易金額更按年增加達兩成;相反,期內本地投資者所佔比例,創九一年有調查以來新低,降至只有44%,首度跌穿五成比例,當中本地個人投資者(散戶)比例,更由對上一年度的紀錄低位25%,進一步急降至21%,情況令市場關注。

分析認為,金融海嘯後,歐美市場表現遜色,國際大鱷紛紛來港「覓食」,令香港變為「外資天堂」。

隨着國際金融機構繼續「東移」,特別是對沖基金,未來港股海外投資者比例會愈來愈高,有關方面必須平衡各方利益,避免本地投資者被「邊緣化」。

經紀行佔比創新高

港交所昨日發表《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09/10》,發現外地投資者的交易佔市場總成交金額46%,高於對上一年度42%,本地投資者的交易比重則降至44%,低於對上一年度50%,外地投資者比例首度超越本地投資者。

調查又發現,外地投資者交易比例急增,源自外地機構投資者比例由對上一年度38%,增加至42%。至於本地投資者,其交易金額按年下跌4%,值得關注是本地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市場總成交金額比重,由對上一年度紀錄新低25%,進一步降至21%。

另外,交易所參與者(經紀行)本身的交易比例創新高,由對上一年度8%,增加2個百分點至10%,交易金額按年增加27%。

個人網上交易持續增加,佔個人投資者交易總額的27%及佔市場總成交金額7%。

業界促平衡各方利益

立法會議員詹培忠認為,國際投資者向來是那裏有機會就去那裏投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對外資「來者不拒」,故外地投資者佔交易比例激增是無可避免,估計趨勢還會繼續。

他又認為,最重要是監管機構必須平衡各方,包括國際、中國內地及本地投資者,不要傾斜某一方。

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鄧聲興表示,對外地投資者參與市場的比例上升不感意外,特別是去年許多對沖基金來港設立辦事處,他們都是短炒與涉及交易量較大的買賣盤,而內地樓市及股市不振,同樣促使部分內地投資者資金流走轉炒港股。

慎防變「大鱷點心」

他承認,因不少對沖基金除現貨市場外,同時有投資其他場外交易衍生工具及結構性產品,故港股波動性難免增加,牛市、熊市及股票炒賣周期縮短,過去長期持有股票能獲豐厚利潤的策略,現時未必奏效,散戶必須改變策略,緊貼市場情況以及資金流,經常「換貨」。

他續稱,在現時「炒得快、散得快」情況下,散戶必須「莫貪心」,要懂得落車,若股份成交縮,並且跌穿50天線,即意味沽盤可能會持續,散戶要當機立斷斬纜,以免成為「大鱷點心」。

去年多家歐美著名對沖基金申請來港開業,當中包括索羅斯旗下對沖基金,市場盛傳有不少對沖基金短期擬在港開業,他們均希望趁投資者對亞洲區興趣大增時,籌集更多資本。現時本港約有三百家對沖基金公司,較過去十八個月增加達五成,無論持牌對沖基金公司,或是個人數目均創新高。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