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十國集團(G20)財金官員會議就全球經濟失衡指標達成共識,但核心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卻未有寸進,美國財長蓋特納批評中國繼續抗拒人民幣升值,指人民幣匯價被嚴重低估,即使中國去年夏季以來已讓人民幣升值,但調整幅度並不足夠。
蓋特納離開巴黎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視訪問,稱今次會議的成果較美國預期理想。他指中國及巴西,已聯同德國、法國及美國,支持制訂全球經濟失衡指標,認為中國已感覺國際社會希望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上周五為當局量化寬鬆措施(QE)辯護時,亦暗批中國匯率政策。他表示,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國家可以運用匯率、利率、政府稅收及開支政策,以及金融監管以冷卻經濟,並認為貿易嚴重失衡的國家需容許匯價反映其基本因素,以及加強措施以內需取代出口。
另伯南克周五提交予巴黎召開的法國央行會議報告中,強調金融海嘯主因之一,是包括中國的海外投資者對看似安全的美元資產的強烈需求,令美國流動性氾濫,最後促成此輪危機的爆發。
今年G20輪任主席國法國的財長拉加德表示,各國最終達成協議聲明來得不易,因為涉及不同利益,認為已踏出第一步。事實上,中國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一直反對外匯儲備及實際匯率作經濟失衡指標,亦要求以貿易數字而非經常帳以評估失衡情況。
在G20會議最終聲明中,經濟失衡指標只包括公共債務、財政赤字、私人儲蓄、私人債務及貿易平衡,未有直接提及外匯儲備,亦以「外在不平衡」代替「經常帳」字眼。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認為,外儲的因素其實已涵蓋在指標內,純粹字眼不同而已。G20將於四月中再開會討論落實有關指標。
摩根大通國際主席Jacob Frenkel表示,中國不希望受外界壓力,各國應向中國解釋為何當地出現儲蓄過剩及建議措施改善情況,認為這才是雙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