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首個限建中小型單位的前元朗邨用地昨日截標,共接獲八份標書,涵蓋大中小型發展商,與市場預期的「審慎」態度有些出入,發展商反應踴躍亦會推動政府的增加土地供應政策,但增加供應之「遠水」不能救樓價飆升之「近火」,兩、三年內仍是「上車盤」難求。
發展商積極投標,無論是「畀面派對」也好,賺錢為上也好,對政府計劃增加土地供應已打下強心針。不過,中小型單位供應增多是一回事,市民能否有力上車卻是另一回事。過往賣地成績理想,市場隨即憧憬後市向好,刺激二手業主封盤反價,一手物業亦水漲船高,到頭來上車盤仍是上不得。
基於投標反應良好,有測量師即時調高地皮估值上限至二十五億元,項目鄰近元朗朗屏港鐵站,政府近期亦推出交通津貼改良計劃,新界西樓價正日漸市區化,交通便利新盤更屬渴市,限呎不等於發展商會平賣,發展商志在利潤,項目落成推出之時,有意置業人士可能又會「望樓興嘆」。
下周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預期不會再有辣招壓抑樓價,單憑增加土地供應入手,反而令現時的樓市狂態有恃無恐。觀乎美國的通脹預期升溫,今年底加息機會不容抹殺,惟處處陷於被動,市民受通脹水深火熱之苦,無殼蝸牛害怕遭樓價愈拋愈遠乃人之常情。
較為意外的是小型發展商今次積極參與投標,由於地皮銀碼大、限呎數、加上溶洞問題,許多小型發展商均感有心無力。既然落標,自不會甘心陪跑,甚至可能出價更為進取。市場缺地嚴重,即使憧憬政府加快推出步伐,但最快亦要待至下半年甚至明年才可應市,發展商缺地,住宅供不應求,短期調控樓市措施未見成效,長線供應政策又嫌起步太遲,使樓市硬着陸風險未能紓緩。
觀乎經濟學供需層面,從長遠增加供應着手來「治本」,總好過面對供求長期失衡的問題,惟政策需要持之以恒,看到樓市失控才急急祭出年推三萬伙來鎮壓,看到樓市降溫又作「彈性處理」,難免淪為「數字遊戲」,市民對政府進退失據愈失信心,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之決心才是市民信心之根源。
說每年供應多少伙物業還不足夠,由「八萬五」至去年施政報告的二萬個私人住宅目標承諾,每一次均與目標相距甚遠,搬弄數字誤人誤己,政府應清楚顯示中期實質的可供勾出土地表及增加主動拍賣土地次數,雙管齊下爭回主導權。
限呎盤是新嘗試,可惜姍姍來遲,年輕人要租樓蝸居,中下階層面對不斷創新高的樓價,只好向更遠地區和更細居住面積妥協,待限呎盤落成後,最後可能仍是超過負擔水平。長線有很多未知數,通脹、薪資增幅、息口和扣除食品交通支出後的購買力,每每互為影響,要樓市健康發展談何容易!然而,政府見短招無效,隨即改用長招,有點不倫不類;就如用西藥後再用中藥,藥石亂投期待天降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