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內生產總值(GDP)創造的故事,大約說的是,為創造GDP可以挖一個坑,挖坑創造了工具的需求,也使工人產生填肚充飢的需求,從而有麵包的需求,接着製造麵粉需求……等擴展開去。而且坑挖了又填,填了再挖,可以延續這樣的GDP創造過程,當然就挖了填、填了挖而言,GDP是無效的廢GDP。
這個故事要義在於提出GDP實效的探究,在現代觀念經進化後,有關GDP的評價又出現有害GDP、有毒GDP、帶血GDP等不同的否定式概念。這些概念的集合,反映GDP除了量化的指標,還隱藏着質的優劣評價。因此,在有關中國GDP超越日本,爬上「世界第二」時,僅僅看到人均GDP大落後還是不夠的,甚至在量的差別中,一旦剔除劣質GDP,是否存在差距也是有疑問的。
這樣揣測談不上實據,但並非毫無依據,不妨舉例說說。剛過去的兔年春節,瀋陽皇朝萬鑫廣場燒毀在煙花引起的火災裏。這幢落成不久的地標性建築,日後是要重建的,建成——燒毀——重建,在創造GDP的角度,有點像挖坑——填掉——再挖,不同的是建成大廈是實效的GDP,而非無用途地挖坑的廢GDP,且產值很大。「建成」與「重建」都分別創造了GDP,但「建成」的GDP毀滅了,兩筆GDP「入帳」,只存一筆在世,是GDP的浪費。
這種GDP的浪費並非罕見。同樣的煙花火災,在○九年的元宵夜也吞噬了央視平了頂的新址大廈,成為瀋陽皇朝萬鑫廣場的先例,論產值央視大廈也不是小數目。中國之大,只是因少許不慎引起災禍,引致財產損失,年中有多少這樣的GDP浪費?不是值得探究原因,落實資產保全,減少GDP報廢的現象嗎?
轉個視角,再說說引起火災的煙花,它的生產創造了GDP,但在它成為火災及傷人的源頭時,以及生產忽視安全引起災難事故,可以說創造這種GDP,過程與後果都蘊藏有害的隱患。加上節日裏無節制的燃放,構成大氣層的污染源,這種GDP創造後又是污染的GDP,對這種有害、具污染的GDP,是不是創造出來就要想想清楚,如果毫無節制、缺乏監督地創造出來,GDP衍生的有害、污染、浪費愈趨嚴重。
當然,GDP即使包含有害、污染、浪費的隱患,它的創造過程及結果,是帶來就業和收入的,對於中央或地方政府,無疑存在利與害的權衡抉擇,孰輕孰重之間,政府往往注重短線利益的心態暴露無遺,以致許多有害、污染、浪費的GDP充斥於社會。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調整結構的關鍵時刻,是切實考慮GDP提升「質地」的時機。中國在質與量俱勝的條件下,坐在世界第二的寶座上,才是名副其實、心安理得的。
Money18專論
網址:money18.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