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足配套齊 企業勢落「滬」

內地各城市爭奪金融機構到當地「落戶」過往時有發生,當中以京、滬、深三個地方政府「出招」最多。○八年就曾發生中信證券於短短三個月內「冊遷」兩次的舉動,最終落戶回深圳。有專家指,要留住這些大型企業,除了看當地先天的條件外,還看地方政府能掏出多少「優惠籌碼」。

城市優惠政策成關鍵

地方官員相信,大型企業到某城市落戶,不僅有利該行業在當地發展,連相關的產業鏈也會被帶動,長遠可為註冊地帶來可觀的稅收。不過對企業來說,做生意永遠都是哪裏有「着數」就往哪裏走。○一年時北京企業所得稅為33%,而深圳僅15%,其時「原籍」北京的中信證券就順勢將註冊地改遷為深圳,並大力發展與香港相關的業務。

至○八年京深兩地企業稅收相同,在北京市政府的盛情邀請下,中信證券終在當年七月將註冊地遷回京師,但僅能維持三個月。市傳當年北京市政府提出的誘因,是承諾將當地朝陽廣場出售給中信證券,但不知甚麼原因這承諾未能兌現,迫使中信證券憤然返回深圳。

美聯集團執行董事兼中國部行政總裁郭應龍稱,企業將總部遷移,尋找寫字樓、搬遷和租金成本不菲,而且員工鮮有舉家跟隨,容易造成人才流失,除非搬遷後地方政府的優惠能為公司帶來巨額利益。他又看好上海,當地除了金融中心的形象突出,地方法規便利金融、房地產業外,實情是上海也較易招聘到金融業人才,加上市內鐵路網絡較北京發達,方便員工上班,所以不難想像會陸續有大型企業以上海為總部。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