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為「兩房債」謀更可靠保障

美國政府公布房利美及房地美(兩房)重組計劃後,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表態,樂見兩房關閉。他又認為,美國樓價最少升一成,才足以支持樓市穩步復甦。眾所周知,格林斯潘在聯儲局主席任內是兩房的重要推手,在無官一身輕之後,他成了樂見兩房沉船的人,果真是時移勢易,人言全非。格林斯潘的態度,讓人擔心因時移勢易,美國政府也人言全非。

中國官方機構自稱,在兩房債券的投資,主要潛在風險已得到有效化解。這股「底氣」何來?中國不過注意到,華府對兩房的支持和承諾未變。但應當真正注意的是,所謂支持和承諾,純粹是官方言論,並沒有可靠、具法律效力的保證,在美方聲稱民主體制下,民意訴求和納稅人利益至上,隨時可以痛批主事官員的方式,改變他們聲稱的支持和承諾,另行一套新政。在沒有可靠及具法律效力的保證下,相信所謂支持和承諾,將是得不到保障的。

表面看來,美國政府關閉兩房未有敲定的方案,也未有確定的時間表,但關閉兩房的意向已不容懷疑,由去年年中從股市退市起,兩房正向關閉、破產一步步走去。兩房市值僅剩十億美元,債務卻高達五點二萬億美元,以美國千瘡百孔的財政狀況,如何有能力去打救?像「大到不能倒」的銀行,華府出手打救是何等的果斷?對曾被喻為「大到不能倒」的兩房,華府鋪條走向關閉的路,就證明在華府看來,兩房無藥可救,縱有心亦無力。

在這種情況下,任由兩房拖累財政和經濟,或是對投資者「食言」二選其一,美國政府當然是寧負外國不負國民了。兩房的美國國內投資者,在商業保險及對沖操作保護下,真正「蝕入肉」的程度有限。美國政府就兩房對外國投資者的間接擔保,完全可以找到合理合法的藉口,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即使「犧牲」幾個主事官員,能賴掉海外約一點二萬億兩房債務,確實很划算。這麼做雖失信用,但政治得分,是民主體制下政府的可能選擇。

很難相信,中國政府對美國政府的口頭信用,可以抱持堅信不疑。事實上,中國官方態度頗曖昧,一直不敢披露持有兩房債券準確數字,標普曾指出,中國金融機構持有兩房債券總額三千四百億美元。數千億美元不能說小數目。中國刻意強調兩房收益正常,盲目相信兩房債券風險可控,只能令人質疑,其難言之隱乃在於面對兩房清盤可能造成的虧蝕,缺乏承擔政治責任的勇氣。

不承認風險並不等於沒有風險,只是投資兩房債券大錯鑄成,尋找自圓其說解脫無助善後。兩房最後結局若是清盤,中國的投資始終有血本無歸風險,正如發生在美國的龐氏騙局,投資者每年雖收取可觀的回報收益,騙局一破便損失慘重。中國在兩房的投資,不能排除這樣收場,當前兩房關閉未有時間表,不意味着有限的時間可換取兩房招魂有術,最終收息回本,中國對兩房不能一廂情願往好的方面想,須切實尋求相關投資獲得可靠的、具法律效力的保障。